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既有外部性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但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面临发展驱动和经济体制双转型滞后、进一步改革开放及处理好国际关系问题。
深层次制度改革有三大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提升国家依法治国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和秩序及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提升经济包容性是中国经济发展驱动转型的需要。要素驱动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率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型,但创新驱动还做得远远不够。创新主要靠谁?靠民营企业,靠企业家精神。
提升政府执行力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政府的执行力是建立在政府职能得到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定位来考察,国家依法治国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三要素:法治、执行力、民主监督。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田国强
序言
改革开放40年,推动中国经济又重新回到了世界数一数二的位置,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实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接近了。中国古语有云四十不惑,不惑之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航程,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得异常错综复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挑战空前。如果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大力度的开放,不埋头苦干、韬光养晦,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因而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定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并且这样的改革一定是综合性改革,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及其各个层面互动互补的综合改革治理,才有可能应对,导致平衡充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这方面详细的讨论见我发表于2017年第6期《比较》上的文章《改革开放40年再思考:平衡充分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文中主要论及的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我的一些新的思考。作为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其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如同船头的瞭望者一样,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中国改革开放新航程上要行稳致远,需要多倾听这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