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第32期向川:始于农 惠及农 奔新农

向川,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科院。曾任四川达县(现达州市)立新铁厂经营副厂长,达县覃家坝铁厂厂长,达县计委副主任,达县经协委主任,海口鑫达工贸公司董事长,通威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现任新希望六和股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第32期 向川:始于农 惠及农 奔新农

向川,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科院。曾任四川达县(现达州市)立新铁厂经营副厂长,达县覃家坝铁厂厂长,达县计委副主任,达县经协委主任,海口鑫达工贸公司董事长,通威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现任新希望六和股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新希望六和副总裁、董秘 向川

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农村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改革开放在4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上市公司的董秘,一直关注着许多上市公司的起起落落;由于在农业类上市公司中履职,对优秀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成长就格外关注,每每在满怀欣喜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探究。这些年来,能感知到的许多农业类上市公司一次次成长自新,脱胎换骨,成长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其过程中的点滴成长,无不深受改革开放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春风里成长

农业类上市公司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是融合许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是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增收的骨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4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多数农业公司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沿袭传承到现代工业化的多次转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成为改革成功的开端和重要标志。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黄金时代”,为农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后10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发表,乡镇及私营企业进入了繁荣时代,许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服务农业的公司,如山东六和、河南牧原等企业成功崛起。再往后的10年,即到2008年,一大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与农户关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做大做强,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到2017年底,全国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7万家,这些企业已逐步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现代工业企业的转型。最近10年,一批优秀农业公司达到审核条件,接连上市,最具代表性的有:2010年4月大北农上市,2011年11月新希望与山东六和的重组上市,2015年11月温氏股份登陆A股(市值曾达2500亿元)。2018年5月,新希望、大北农、通威股份、双汇发展、牧原股份等农业公司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涉农类(不含茶类)上市公司达121家,其中涉农制造业69家,农业52家,相比2007年增加了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