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以新希望为例,其初创于1982年,刘永好和他的兄弟们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开始养鹌鹑,成为当地最大的鹌鹑养殖专业户。1987年,受正大饲料启发,他们从农村专业户转型做饲料加工厂。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四兄弟通过明晰产权,各自成立了企业集团,刘永好创立的“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并开始进行海外投资。2005年,与山东六和集团联合发展,并在2011年重组上市,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现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已在越南、新加坡、南非等20个国家建立了50来个生产公司,成为伴随改革开放诞生、成长的最具代表性的农业公司之一。而其36年的成长史,每一个年轮,都是改革开放春风化雨的最好见证。
各公司前期的成长大同小异,后期的成长却各有成色,归结起来有三种:一是长高,不断扩张规模,并向新经济形式靠拢,甚至相当一部分转化成新的经济企业;二是长宽,走向全国及全球布局,在原有基础上扩地盘,增项目,培育产业集群;三是长深,即将专注产业做实、做深,不断升级。
相比其他行业,农业受自然周期影响较大,生物资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农业公司尤其在上市企业中可能会受到另眼相看。但是,相比过去,优秀的农业公司已经具备领先和超越竞争的独特优势,比如规模优势(新希望六和饲料销量已连续10年超过1000万吨,居全球前三位),还有全球联动资源优势、产业链布局优势、食品安全技术优势及强大的金融资本优势等,为应对未来更大挑战和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阳光下茁壮
1979年,国门乍开,泰国正大集团落地中国,进军农牧、食品、零售等行业,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经过近40年发展,正大像“一粒种子”,扎根中国,长成了“参天大树”,“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开遍中国大地。到2018年,正大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超过400家,年销售额近1200亿元。
以正大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启发了国人的思维模式,也为中国农业企业树立了学习标杆。新希望、温氏股份、广东海大、通威股份、大北农、正邦科技、牧原股份、正虹科技等一批以饲料、养殖农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政策、标杆的双重引导下,雨后春笋般地涌出来,茁壮成长,成为当下带动中国“三农”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引进来”卓有成效,“走出去”开始起步。农业企业与国际农业机构及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增多,效果也越来越显著。上世纪末,以欧美国家为模板,农业公司开始推动“标准化养殖”试点。2000年左右,一批具有标准规模、标准自动化配置、标准操作规程、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示范养鸡场相继在山东建成,山东六和、青岛九联等企业的许多分子公司总经理转型为标准养殖场场长,据新希望六和的数据统计,经过10年的示范带动,到2010年,肉鸡标准化养殖在山东的核心区占比超过了50%。
当然,“走出去”引进来的技术远不止这一项,效果有的还更显著。可以说,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先进技术,不但使农业公司迅速成长,而且扭转了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和储备不足的状况。时至今日,农业公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我们不仅走出去学习,而更重要的则是投资发展。近几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海外的企业中,农业公司占了相当比例,为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地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复兴中跨越
当下,农业公司正在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美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冲击全球农业格局,而跨国农业公司巨头加速抢占国内市场、挤压国内农业公司发展空间,使我们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挑战,优秀的农业公司在受到一定影响中将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从国内环境看,2016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农业公司在内的多数中国企业,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发展型转变。而且,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公司提出了新要求,农业公司任重道远。
从农业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情况看,纵向比较确实获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横向对标工业企业和国际领先企业,依然有许多共性问题需要解决或提升,其中包括整体实力、自主创新、风险防控及共享机制等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用勇气和智慧,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正因如此,农业公司的未来大有希望,更多公司极有可能在关键期实现自我超越。
第一,以农业公司为主体,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圈。一方面,使其加强与农业的沟通和链接,促进农业的价值转化和升级;另一方面,可使其以更强大的实力融入世界价值网络中,共享全球优质资源,联接上下游及相关产业更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更多顾客。
第二,农业产业链的物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农虽旧业,其命唯新。中国农牧产业链向数字经济迈进,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安全效率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是迈向现代化企业的必由之路。据说,目前新希望、温氏等一些农业类上市公司自主开发的信息平台已实现外化,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包装或标签上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产品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和顾客点评。
第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升级存量、开拓增量,实现企业自身的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许多农业类上市公司在育种、环保、清洁生产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必将在未来释放出可观的能量。
第四,优化人才结构。农业类上市公司脱胎于我国的传统农业,且与农业关联度最大。因此不断优化机制,吸纳留住优秀人才,才能使之更快更好地接受前沿性创新成果,让农业公司成为极具潜力和魅力的公司。
改革开放40年,国家对农业企业支持不断加大,农业公司自身活力得到释放,内生动力持续加强,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公司价值空间潜力巨大。在我国全面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农业类上市公司将持续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