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了2021年度一线监管情况。2021年,上交所针对各类违规主体共实施纪律处分185单,同比增加约36%;处分证券发行人126家次及相关监管对象656名,同比增加约15%;针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逃废债”、定期报告披露违规等典型、恶性案件的主要责任人员,作出公开谴责、公开认定不适格人选等处分决定50余次,同比增长约20%;针对异常交易行为和一般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实施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5300余次,同比增长约60%。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近一周(2月26日-3月4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启迪环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在陷入财务造假疑云3年后,2月28日晚间,启迪环境(000826.SZ)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告发出后,启迪环境继被质疑“财务大洗澡”以及巨额亏损业绩预告之后,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监测期内,共出现3447条与公司相关舆情,敏感舆情占比居高不下,事件舆情走势情况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10月22日,深交所对启迪环境涉嫌财务造假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自查并说明近五年在建工程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存在通过大额计提减值掩饰前期虚增资产的情形等问题,但启迪环境连续18次延期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直到2月28日晚间,启迪环境才对关注函进行回复,但仍然实质内容不多。
舆论场上充斥着“有蹊跷”“造假面纱被全面揭开”等负面标签,使得公司的舆论热度呈现居高不下之势,相关内容在投资者社区同样引发热议,股民索赔等敏感话题不断扩散其影响力。
舆评:
启迪环境近年负面事件频发,其负面事件数和负面事件种类已远大于同期其他企业平均事件数量和事件种类。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启迪环境多个在建工程涉嫌“严重虚增资产”“财务造假”“股东关联方占用”等问题,并称违纪违规金额达127亿元。伴随着有关媒体的接连报道,交易所关注函和证监会立案纷至沓来,启迪环境当前的舆论环境已经失控。A股市场中,企业在经营生产中面临业绩波动是常见之事,在低谷期也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动摇,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性质更为恶劣的是屡屡信披出现违规,不少上市公司在媒体的深度挖掘中,事件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可能成为压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启迪环境而言,此次被立案调查,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事,即重大资产重组。
顺丰抛10-20亿回购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3月2日晚,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以自有资金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这是顺丰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公告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3月2日晚间开始,公司舆情激增,于3日达到舆论声量峰值,事件舆情走势情况如下:
舆论情绪方面,网络上的舆论出现了多元分化的情况。不少股民第一反应是大利好,公司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回购,而且回购的股票用于员工激励,也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不过也有人认为对比格力之前的多次巨额回购,顺丰控股此次回购对股价的影响有限,跌势还将继续。此外,有关顺丰的业务前景及估值等话题引发了股民讨论。而媒体报道方面,则是以中性思考为主,更多站在第三方立场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分析。
媒体观点:
《界面新闻》:时隔三年后,顺丰控股本次推出的回购计划的拟回购金额已是前一轮拟回购金额的5倍。那么,此次回购能拯救公司股价吗?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9日,公司将迎来一波3.50亿股股份的解禁,占目前已流通比例7.19%,占总股本比例7.13%。公司赶在此轮解禁前推出本次回购计划,能奏效吗?
《证券日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回购若用于注销,属于分红的一种,若用于股权激励,则是工资福利待遇的提升。从市场短期来看,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会使得流通盘减小,有利于股价上升。从长期来看,回购用于股权激励的话,如果达到业绩目标,这部分股票回流市场,其实本质是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员工的补贴。所以从投资市场的角度,利好短期市场,不利于长期市场。当然,通过激励可能会让企业业绩有所提升,但当前顺丰控股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第一财经》: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快递行业在加速洗牌,顺丰控股价格自去年高点已经接近腰斩,回购股份如果用作股权激励,这对于调动内部的积极性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阿尔法工场》:分析人士称,顺丰控股本次回购将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并不会对回购股份进行注销,所以每股收益并不会增加。回购上限金额为70元,距离当前价格有20%执行空间。近期公司股价表现低迷,回购计划公布后或对投资者二级市场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
宁波能源连续涨停,收到上交所监管函
原本股价走势平平无奇的宁波能源(600982.SH),在没有任何利好的情况下,近日连续录得五连板,股价创下五年新高,其走势之蹊跷迅速引发市场对于是否存在内部交易的质疑。3月1日,宁波能源收到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舆评:
对于宁波能源而言,由于此次疑点较多和股价涨幅较大,因此公司当前面对的市场质疑高涨,后期也将存在较大风险。在监管部门愈发注重信披质量的大前提下,信披违规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公司要想重振市场信心,除了对于当下市场的质疑和监管的问询还需拿出更合理的解释之外,对外展现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赢得投资者的关注和信心也尤为重要。(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