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券商投行业务舆情观察:“IPO撤回”成高频词,提升执业能力有助于预防声誉风险

2021-10-25 15:27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2021年前三季度IPO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带动券商投行取得亮眼成绩。前三季度,IPO募资金额和新增上市企业家数均超过了2019年全年,与2020年全年水平已较为接近,有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券商IPO承销规模及收入超过2020年是大概率事件。伴随券商投行蓬勃发展而来的,是“IPO撤回”渐成高频词引发市场对券商投行执业质量的担忧。因此,提升投行业务的执业能力或将成为券商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压实“看门人”责任,另一方面能够打消市场疑虑,提升行业美誉度。

强者恒强趋势不改 行业龙头占据主导地位

据wind数据统计,前三季度共373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IPO募集金额3767.86亿元,59家券商投行揽入承销收入183.81亿元。券商投行“强者恒强”的趋势不改,老牌劲旅“三中一华”IPO承销金额、IPO承销家数、承销收入仍排行前列,排名前十的券商稳稳占据“半壁江山”。

具体来看,IPO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金公司(639.28亿元),中信证券(625.26亿元),中信建投(352.20亿元),海通证券(235.37亿元),华泰联合(191.93亿元),国泰君安(188.85亿元),东方投行(125.04亿元),民生证券(116.82亿元),招商证券(92.33亿元)、兴业证券(87.98亿元)。粗略估计,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的IPO承销金额的市场份额双双超过16%,前十大券商的市场份额约70%,排名最末的十家券商市场份额不足1%。

李子柒.png

数据来源:wind

IPO承销家数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52家)、中信建投(30家)、海通证券(30家)、民生证券(23家)、华泰联合(21家)、中金公司(19家)、国泰君安(19家)、安信证券(14家)、国金证券(14家)、长江保荐(14家)。此外,共16家券商IPO承销家数超过10家,19家券商IPO承销家数1家。

李子柒.png

数据来源:wind

IPO承销收入排名前十对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26.16亿元)、中金公司(14.44亿元)、海通证券(14.13亿元)、中信建投(11.30亿元)、民生证券(10.70亿元)、华泰联合(9.38亿元)、国泰君安(8.57亿元)、安信证券(6.26亿元)、国金证券(5.59亿元)、招商证券(5.4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IPO承销收入独占市场份额超20%,前十大券商的市场份额占比近61%,排名最末的十家券商市场份额不足1%。

李子柒.png

数据来源:wind

整体上看,券商投行的马太效应依旧显著,头部投行牢牢把握六成以上IPO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巩固自身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1年前三季度IPO承销金额、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三项指标均已全面超过其2020年全年水平,仅在IPO承销金额上稍落后于中金公司,其余两项均在券业独领风骚。“投行贵族”中金公司则以19宗IPO项目揽获券业IPO承销金额冠军,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中小券商则处在“夹缝求生”的境地,前三季度,IPO承销家数少于5家的券商35家,少于3家的券商29家,19家券商IPO承销家数刚刚实现了“零的突破”。不过也有券商正在实现快速弯道超车,投行“黑马”民生证券前三季度业绩亮眼,IPO承销金额、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均跻身券业前十。随民生证券持续发力,其投行业绩有望进一步取得长足增长。

“撤单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IPO盛宴中行业美誉度受考验

尽管2021年前三季度IPO市场如火如荼,随之产生的拟上市公司高频撤回引发了市场关注,并导致券商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遭受质疑。据wind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共152宗IPO项目终止,其中115宗项目撤回,占比约76%,而2020年全年仅35宗项目撤回;11宗IPO项目审核不通过,占比约7%,撤回已成为拟上市公司IPO进程终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IPO撤回的原因较为多样,有部分企业担心监管趋严,现阶段有不能完成上市工作的风险;有的企业则害怕被现场检查,选择主动撤材料。截至9月30日,监管层共开展了4次现场检查工作,其中,1月31日抽取的第二批20家拟上市公司中有16家主动撤回,一度引发市场对券商投行执业质量的质疑。

从舆情的角度看,2021年IPO高频撤回的现象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誉云大数据系统统计,前三季度“IPO撤回”这一话题在全网中的舆情信息数为173789条,舆情热度较高。其中负面信息占比28%,呈现“亚健康”状态。“证券公司”、“券商”、“保荐机构”、“中介机构”、“投行业务”等关键词较好凸显出话题与券商的关联性,此外,“现场检查”则列示出导致IPO撤回的因素之一。

李子柒.png

具体的撤回情况来看,前三季度,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IPO撤回数量分别为14家、9家、8家、7家、5家、5家,经比较发现,券商IPO撤回数量与其上会项目数、IPO承销金额、家数等能够体现投行综合实力的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之对应,中小券商的IPO撤回数量相对较少。不过结合前三季度全部IPO项目进程来看,头部券商尽管撤回项目数量排名居前,不过由于其已完成和在途的IPO项目基数较大,撤回率仍处于合理范畴。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券商低基数高撤回的问题则较为突出,如万和证券、渤海证券、东海证券等券商。

前三季度,万和证券辅导的拟上市公司共8家(包括已上市、在途和终止等状态,下同),已上市项目0宗,3宗IPO项目撤回,2宗IPO项目中止,处于终止和中止状态的项目占比约63%。其中,3宗撤回的项目均是创业板项目。渤海证券辅导的企业共3家,其中1宗项目成功上市,系在创业板上市的信濠光电(301051.SZ),其余两宗创业板IPO项目均已撤回,处于终止状态的项目占比约67%。东海证券辅导的企业共4家,已上市项目0宗,两宗项目撤回,其中创业板、科创板项目各一宗,撤回项目占比50%。

此外,过会率也是一项能够较好体现券商投行执业能力的指标,头部券商与部分中小券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统计,前三季度,上会10宗及以上IPO项目的券商共12家,过会率的算术平均值为90.75%,处于较为良好的范畴。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民生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过会数和过会率分别为47家、30家、24家、21家、21家、16家,97.92%、90.91%、85.71%、95.45%、100%、88.89%。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共有5家券商录得“一过零”的成绩,分别是瑞信证券、宏信证券、华龙证券、东莞证券和广发证券,除广发证券外的四家券商均属于中小券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部分中小券商投行在项目质量的把控上存在不足。

今年以来,一方面监管层不断强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提升中介机构执业能力,指出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从严监管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北交所的设立将为广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便捷的渠道,全面放开注册制和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已是大势所趋,券商有望继续拓宽投行业务渠道,挖掘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这种趋势下,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特殊角色,投行业务和从业人员都将受到更高的关注,执业质量问题易招致市场对券商和拟上市公司执业能力和公司质量的质疑,进而引发舆情风险。随着近期券商声誉风险管理有关政策的落地,无论是头部券商还是中小券商,都有必要对包括投行业务在内的声誉风险诱因进行把控,做好充分的事前声誉风险评估,和提升团队对声誉风险的应对处置能力,在享受IPO盛宴的同时持续提升行业美誉度。(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