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0期中集集团:从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到千亿跨国集团

中集集团作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先锋项目,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公司,如今集团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极富传奇色彩,1991年,他从深圳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袁庚手中,接过中集帅印直至今天。

第10期

中集集团:从炸响“改革开放第一炮”到千亿跨国集团

中集集团作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先锋项目,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公司,如今集团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极富传奇色彩,1991年,他从深圳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袁庚手中,接过中集帅印直至今天。

中国海工会站在全球顶端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大战略、大方向不容置疑。未来海工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协作,强强联合,中国的海工会站在全球顶端。

何伟:海工领域中集去年是亏损的,未来投入力度会不会减下来?

麦伯良:海工业务的确还在亏损,中集的投资肯定会把握好度。对这块业务的未来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绝不放弃。这是国家大战略,大国重器,总得有人做。造出像样的设备都没有企业能承担,怎么做海洋强国?

海洋占了地球70%面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是不容置疑的大战略、大方向。但是现在做海洋装备、开发的企业屈指可数,尤其是征服深海没有几家可以做到。中国海工,舍我其谁?未来海工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协作,强强联合,中国的海工会站在全球顶端,未来大有希望。

在国家大战略里,需要中短线产业结合。有些产业短线就能实现财务效益,有些产业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长期是一定能盈利,需要有个过程。

当然,没有实力支撑的战略定力是一句空话。正因为中集有了如今的体量、实力,才敢做海工,现在整个业界也是认同中集的。虽然海工现在还是亏了不少钱,我们应该更有战略耐心、战略定力。

国家应更大力度支持优质企业

今年将是中集产业基金的高速发展年,现在中集正在筹备参与一个5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将会调动多方资源,多元融资。

何伟:现在中集有一些负债,特别现在又要搞大国重器,搞海工,肯定是要资金的支持,现在国家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你们有什么融资安排么?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建议?

麦伯良:中集会采取很多措施,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发股份、发行债券、成立基金等,肯定会多管齐下,用好社会资源。我们已经成立了好几个基金,今年也将是中集产业基金的高速发展年,现在正在筹备参与一个5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

另外,我建议国家应该支持中集这样的优质企业。像中集这种企业,一心想为国家,想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多做点事情,再融资如果受阻,这对国家不是一个损失吗?中集有意愿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是有这个能力的,为什么要阻拦呢?

现在中集要做一个更大的平台,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支持。我做事从来不半途而废的,想清楚要做的事情就不会回头,最多是改善方式方法,用更好的平台去做,甚至正在寻找一个更好的体制、机制去做。现在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负担太重,虽然单靠中集一样可以撑下去,但是发展会慢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还是想为国家为民族再多做点事情。

微信图片_20180503164159

蛇口时间广场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