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作为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先锋项目,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公司,如今集团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极富传奇色彩,1991年,他从深圳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袁庚手中,接过中集帅印直至今天。
麦伯良:中集可以说完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集1980年设立,1982年投产,在蛇口与丹麦人一起合资成立的,现在中集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旗下300多家企业,9大业务板块,19项世界第一的产品。中集跟随跟随中国经济进行转型升级,现在已经基本到位了,发展战略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中集应该又是一个腾飞的十年。
从机制来看,中集是中央所倡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代表。招商局作为第一大股东与中国远洋两家央企合计持有约47%,管理团队持股4.8%,还有弘毅投资、A股和H股股东,股权结构很稳定,决策机制也很科学,重大事项都是由董事会来做决策,我也只占其中一票。
中集集团股权示意图 图片来源:2017年年报
我们还有一个叫黄金降落伞计划,就是在年景好的时候留存部分奖励基金,等到员工退休时再发放。这个发放前提是员工不能离开中集,期间也不能违规、违法或犯罪,从而保持团队稳定性。
中集能做到十几个世界第一,我认为其中一条经验就是战略明确后,团队稳定,大家用心做事,而且中集的问责机制也是越来越完善,我自己就认罚过300万元,有问题也会不断完善总结。
不做全球第一就不收购收购国外技术最先进的企业,调动全球资源去整合,提升被收购公司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中集集团一个又一个第一。
中集集团全球运营平台示例
何伟:以前中国企业员工工资、原材料、管理成本比较低,靠这些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现在企业要靠创新、靠技术,这些方面中集作为传统制造业有什么好的做法?
麦伯良:虽然按照一般意义上理解,中集属于传统制造业,有集装箱制造、车辆制造这些业务,但中集在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方面其实是先进制造的代表,在一些领域用智能化、数据化去改造欧美工厂,提升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和效率。
我们一般都是收购整合国外最先进的企业,比如车辆和消防车业务,都是收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最先进企业。如果没有在某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的战略,中集就不会去收购对应公司。在这个基础上,中集进一步自主组织全球力量进行整合。
目前中集在全球有28个研发中心,负责研发行业最前瞻性、最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人才也是全球资源的整合,中集5万多员工里面,发达国家的员工就达到约7000人。总体来看,中集在研发方面投入会越来越大,因为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
面对全球化竞争,需要以中国为核心、为主体之外,还要放眼全世界,通过全球资源整合来应对变化。产业链本身也有很多分工,比如制造、金融、服务,大家都可以分工合作。
当然,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等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从中集来看,起码未来20年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