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难免就会意气用事。而人性的这种弱点往往被管理者利用,成全了人家的功业,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甚至死都死得稀里糊涂。作为被管理者来讲,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春秋时曹刿论战的著名句子。曹刿可谓熟谙普通士兵的心理,所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一下子就把敌军打败了,他自己也坐上了曾大为鄙视的“肉食者”的位置。而那些一鼓作气冲锋陷阵的士兵们呢,恐怕还是一辈子吃青菜吧。
越王勾践忍受了为人奴婢之辱,经历了卧薪尝胆之苦之后,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数年之后,终于大起倾国之兵,浩浩荡荡杀奔吴国报仇来了。行军的路上有一段小插曲颇耐人寻味。勾践坐在车上,看见路边有一只青蛙怒气勃勃,腹胀如鼓,便恭恭敬敬地站起来向该蛙行礼,鞠躬如也。左右感到奇怪,问他干嘛要对一只青蛙如此恭敬,勾践回答说:看见它充满斗志,就像一位勇敢的士兵一样,不由得我不敬佩啊。此事迅即在兵士中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国王对一只怒蛙都如此尊敬,我等受训数年,难道还不如一只青蛙吗?于是交相劝勉,以死为志,队伍士气大振,果然一举灭了吴国,勾践得以报仇雪恨。
这勾践可真是够会演戏的,我想他在对那只青蛙鞠躬时,肚子里一定在偷偷地乐吧。而士兵们果然也就上当了,岂不是典型的意气用事,给人家当枪使?
这种凭一时意气为人利用倒也罢了,可怕的是还有斗起气来竟心甘情愿地挥剑自戕,成为人家借刀杀人的牺牲品的。《晏子春秋》里“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便是如此。当时齐国有三员猛将——公孙捷、古冶子、田开疆,都立有不世之功,因而在朝中飞扬跋扈,不把国王和诸臣放在眼里。相国晏子很头疼,想除掉他们而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便想了个毒招。一日,君臣大会之际,晏子捧出两只蟠桃,让大臣们各述功劳,功劳大者可以吃桃。公孙捷首先挺身而出,说自己曾杀死猛虎保卫国王,可以食桃乎?晏子说杀虎护君,功莫大焉,当然可以吃桃了。于是公孙捷便咂嘴咂舌地吃了一只桃。接着古冶子跳了出来,说杀虎算什么,我曾经杀死蛟龙,救了国王一命,难道不能吃桃吗?晏子说,此功更大,当赐桃一枚。于是古冶子又津津有味地把第二只桃子吃掉了。这时,田开疆走出来,说:我曾经讨伐敌国,大获全胜,此功若何?晏子便做出很惋惜的样子说:田君的功劳最大,可惜没桃子了,只好等来年吧。田开疆道,杀虎诛蛟,不过是小事,我功劳最大而吃不上桃,这是对我的羞辱,我还活个啥劲儿呢!于是当场拔剑自杀。古冶子、公孙捷见状大惊,也拔剑大呼:我们功劳微渺却吃了桃子,害得田君丢了性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双双自杀。瞧,晏子的心腹大患就用两只小毛桃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我纳闷那阵儿的人怎么那么爱意气用事,就这么到死都不晓得是中了人家的计谋。晏子实在是阴毒得可以。
后来的诸葛亮似乎对晏子很欣赏,他的《梁父吟》记载了这件事: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
诸葛亮不仅很欣赏晏子的手腕,他自己在后来的运兵打仗中也屡屡采用类似的手法,他最爱用的激将法便是一个明证。挑逗张飞斗马超,智激黄忠取汉中,事实证明,这种利用将士意气的办法是卓有成效的。而张飞、黄忠们却是自始至终稀里糊涂,陷入人家的圈套也浑然不觉的。
这都是古人的事情,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再用类似手段恐怕已难以像以前那样奏效,因为现代人精明得像乌眼鸡似的,但再精明恐怕也精明不过现代的晏子、诸葛亮,所以激励员工斗志仍是企业管理层提高效率的法宝。我等就只能告诫自己:切莫过于意气用事而成为现代的“三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