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易知微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阵地”,已成为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通用技术”,对各个行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将有哪些趋势?与城市及区域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9月26日,202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论坛暨《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金地威新主办,财新会承办,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来自政、商、学等各界的嘉宾代表,围绕着“AI对产业的赋能”的核心主题进行深度讨论。
迎接人工智能2.0时代
金地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地商置集团CEO徐家俊在论坛的欢迎致辞中表示,金地威新作为产业空间及服务的赋能者,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也将持续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助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章海東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克服去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市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应用赋能价值凸显,行业生态进一步完善。上海正在向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和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目标不断前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和金地威新联合出品了《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并于本次论坛期间正式发布。蓝皮书涵盖涵盖全球及国内发展现状分析、区域格局、业界观点等专业洞察内容。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4826亿元,近3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关联实体经济存有20多万亿市场。同时 ,蓝皮书指出,在当前发展之下,人工智能显现出四大发展新方向:一、AI芯片凭借其性能优势,跨界加码数据中心业务;二、人工智能技术层头部企业开始向上、下游扩展业务;三、后疫情时代,“AI+医疗”多个赛道发展有望加速;四、制造数字化进程加快,“AI+制造”潜力将得到释放。
深化产业集聚效应
人工智能赋能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将渗透至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集群和拥有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人工智能中心城市,也会反哺人工智能产业,为其提供发展的基柱和市场。
据金地集团助理总裁、金地商置集团高级副总裁、金地威新产业公司总经理张晋元介绍,金地商置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着以产业园为载体赋能高科技产业。据悉,在启程探索伊始,金地威新便对产业园区的布局提出了前瞻性的规划,并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及当地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为优势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持服务,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着主题产业园建设和相应规划。而人工智能也是其着力布局的核心战略领域,随着政策指引和国家规划的出台,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和耕耘逐渐深化。
位于深圳的金地威新软件科技园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园区集结了诸如迅雷、地平线、英伟达、西部数据、英特尔等AI产业头部企业的聚集落地,上海达闼园区、南京雨花创新中心也是2020年以来金地威新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吸纳了众多优秀的独角兽及微创企业。
实现多方位孵化赋能
随着技术提升成果的不断扩散,其对产业的赋能升级作用也来到了新的高度,打造AI赋能型的产业生态,成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本次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政、商、学界的意见领袖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关于AI赋能产业生态的真知灼见。专家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的技术,数字化的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正是在这种趋势下,人工智能的价值将日益突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技术。
为了扎实服务能力,金地威新集结了一批高端人才专家智库,专注于“孵化”业内知识图谱及产业研究智力成果,供入驻企业享用。
此外,金地威新的赋能还体现在更宏观层面的“孵化”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创新“基因”,升华产业价值。例如,其与达闼科技在上海马桥合力打造的“金地威新·达闼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毗邻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两大产业园区以及西门子、ABB等知名企业,凭借独树一帜的产业园运营管理服务、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惠条件,吸引了一众优质AI企业前来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与会专家认为,以产业园为抓手所带来的孵化赋能,将持续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陪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共同成长、厚积薄发,迎接一个充满更多憧憬和想象的AI时代。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