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专题“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往期回顾

吉利控股李书福:我是坚定的市场派(下)

2018-11-27 06:3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访谈主持: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 何伟

访谈嘉宾: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坚持研发 持续创新

“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而且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必须自己研发,持续创新,迭代发展。”

何伟:今年以来,我国新车市场销量增速放缓,有分析称负增长已成定局。对此你怎么看?

李书福: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在未来的很多年,中国依然会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是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以及出行领域的不断拓展,还有很多潜力可以去挖掘。

市场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疾风知劲草,唯有实力才能见真章。对吉利来说,要始终秉承以用户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超出期待的产品和服务。用户满意度将成为存量市场竞争决胜的关键,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何伟:连续9年新车销量第一、连续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首位,这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依旧突出。有人提出“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理论,你认为可行吗?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尽快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李书福: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也有了长足进步,但客观公正地分析中国汽车业,就会发现,短板确实存在,如果不加以弥补,不尽快形成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就会继续被全球各国汽车品牌瓜分,我们的被动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下去。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而且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必须自己研发,持续创新,迭代发展。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四化”背景下,我认为相关行业里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应该齐心协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车企要不遗余力地投入科技创新、坚持自主研发和高质量发展。吉利从零起步进入汽车行业,一没资金优势,二没技术优势,三没人才优势,但我们坚守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凭借持续创新引领发展到今天。吉利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确保形成世界一流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原创能力,培养高素质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过去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现在的吉利,在全球有超两万名研发设计人员,每年投入数百亿研发费用,在自己确立的技术路线上坚定地持续投入。能力是用钱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投入新兴技术,才能掌握真本领,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引领行业变革。

第二,车企要积极走出去、融入全球,同时建设符合国际水准的企业合规,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规制度建设、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增加更多就业岗位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在这一前提下,获得国际参赛权,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全球化。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不仅仅代表了企业自身,也事关中国的公民形象、国家形象,没有合规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企业声誉和国际信任。我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吉利对合规的重视,我也一直呼吁,民营企业应该在更加公开透明、公平的竞争环境里开展充分的市场竞争,并且要到国际舞台上去参与竞争,这样剩下来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进入全球供应链的中高端。

同时,汽车也是全球性产业,国内汽车公司应该与全球汽车同行携手合作,广泛联合,尤其在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架构研发方面寻求共同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使用规模,减少风险。

第三,车企本身、上下游产业链参与者、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要联合起来推进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优化。汽车产业链很长,协同创新、包容发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都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是智能,本质是汽车,特点是通信基础设施网联化,前提是确保交通安全顺畅高效率。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关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漏洞发现与应急补救、行车安全与恶意控制、网络边界与系统自主。其中操作系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整部汽车的大脑,所有应用程序都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决定智能网联汽车命运的关键。对国家和用户而言,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第一诉求。

第四,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教育体制改革,根本出路是教育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竞争力的形成。只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产学研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竞争的人才。人是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足够空间,是创新驱动、务实发展的最有效保证。吉利作为一家中国的汽车公司,我们必须在创新研发方面走出坚实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大胆投入,宽容失败,鼓励探索。

坚守实业 加快转型

“资本运作的目的一定是为投资实业、支持实业更好发展。我来自于实业,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实业,对实业充满感情,更一直怀有实业报国的志向。”

何伟: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我们了解到两个比较普遍的观点。一是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车,无论是吉利还是欧美大型车企,总免不了担心“左手打右手”,影响已有畅销车型。吉利规划2020年90%都是新能源车,对此我们如何平衡这一矛盾?二是境外资本机构投资比较谨慎,没有盈利很难获得认可。吉利上市多年,市值没有明显增长,直至2016年到2017年迅速增长10倍。无论是投资沃尔沃、戴姆勒还是其他各种融资,吉利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许多资本市场资源,请你总结下吉利在实业和资本之间的经营之道。

李书福:习总书记曾强调,发展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能源和电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旋律,中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十分坚定。

吉利在新能源领域是行动派,不是理论家。自2015年发布“蓝色吉利行动”以来,吉利一直脚踏实地行动,探索满足用户需求的四大新能源化技术路径,涵盖纯电技术、混动技术、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

基于此,今年5月,吉利汽车发布“智擎”新能源动力系统,宣告吉利汽车全面迈入新能源车时代。未来3年,吉利汽车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

新能源时代的竞争,实则是一场“技术战”。吉利汽车以每年远高于行业标准投入研发,通过与沃尔沃的技术协同,依托全球五大研发中心,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新能源研发团队,取得了数百项核心专利,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100%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吉利汽车将加快从传统燃油汽车向多元化新能源车转型,并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车公司。我想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中国的新能源车会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基于经济规律和当前的商业环境,需要把实业和资本结合起来考虑和运作,这样可以为企业和股东带来最佳收益。但是,资本运作的目的一定是为投资实业、支持实业更好发展。我来自于实业,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实业,对实业充满感情,更一直怀有实业报国的志向。尤其是进入汽车行业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前些年,许多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严重影响了企业家专心致志干实体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放弃主业去做投资、炒房地产。但是,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虚拟经济终究是“空中楼阁”。我们汽车企业和制造企业应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加快技术、产品、管理等创新,培育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正是基于对实业的坚守,2018年吉利汽车依然逆势增长。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