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港交所披露易显示,首创证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首创证券本次赴港上市,由中信证券等4家中介机构“保驾护航”,募集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资产管理类等核心业务,并加强IT、科技投资等。目前国内有13家券商实现了“A+H”上市,若后续顺利,首创证券将成为第14家AH两地上市的券商。
资产管理类业务、固收投资业务是首创证券核心优势业务,招股书少见披露这两项业务的收益率情况。此外,招股书中还透露,首创证券将以本次赴港上市为契机,重点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科技创新企业国际融资及跨境投资交易等场景,分阶段推动境外业务布局。
募资主要投向资管等核心业务
根据招股书,首创证券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由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中银国际联席保荐。此次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首创证券将用来巩固和扩大其核心业务发展,以及金融科技能力等。具体来看:
募资首要用途将被分配至资产管理类业务,以巩固其对该公司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其次将被分配至投资类业务,用于提升买方能力,构建全球视野、多资产协同的投资体系;同时也将被分配至投资银行类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亦有,募资将用来完善财富管理服务和产品体系。除此之外,募集资金将被分配至IT、科技投资,推动数智化转型,赋能业务条线;余下资金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首创证券为北京市国资委控股券商,于2022年12月22日在A股上市。7月26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称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
8月28日,首创证券发布H股发行上市事项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的公告。此次首创证券顺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标志着其在H股发行上市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招股书披露资管和固收投资的收益情况
上市以来,首创证券业务发展比较稳健,并在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交易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与品牌优势。
自2022年到2024年,首创证券营收从15.88亿元增长至24.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55亿元增长至9.85亿元。招股书提到,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首创证券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1.7%及2.2%,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4%、5.7%及7.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中国会计准则下,2022年至2024年,首创证券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中国42家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五及第十。2024年,该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及扣非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A股已上市证券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七。
首创证券将其强劲的盈利水平和稳健的增长态势,归因于两点,即受益于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突出的资产管理与投资能力。
从营收结构来看,资产管理业务于首创证券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24年年报为例,投资类业务和资管类业务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4.09%和37.61%。
招股书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增长率为-6.7%,而首创证券同期的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5.8%。2024年,首创证券累计发行资管集合产品达846只,位居行业第一;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实现净收入8.7亿元 ,在行业排名第七。
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中,首创证券少见披露了其资管业务和固收投资的收益率情况。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首创证券管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及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在管规模回报率分别为4.10%、8.48%、5.54%及4.89%。同期,首创证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8.85%、7.92%、9.14%及9.76%。
上半年资管业务收入有所下滑
同时,首创证券也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言明,如在管规模、管理费率大幅下降或投资业绩不佳,其资产管理类业务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025年上半年,首创证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但增幅较此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33%和2.80%。其中,资管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9.74%,同比下降 54.06%。这一方面是由于2024年上半年的基数过高,另一方面则跟债市利率走低,呈现宽幅震荡的行情变化有关。2025年上半年,受上述债券市场行情影响,首创证券资管产品超额业绩报酬大幅缩减,从而影响了手续费净收入减少。不过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该公司业务仍呈稳步增长态势。
相对之下,首创证券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类业务对营收的贡献能力显得薄弱,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09%和16.79%。不过近几年,首创证券依托北京地缘优势,深入服务北京地区和北交所市场,在京内及京外的“根据地”建设渐成规模,各项业务规模、行业排名进一步提升。
就在招股书披露前一日(10月15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首创集团拟通过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首创证券3.56%股权划转给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划转后,首创集团持股比例将下降至53.20%;京投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20.87%,仍为首创证券第二大股东。首创证券称,无偿划转完成后,京投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首创证券的业务支持,推动首创证券业务发展。
国际化战略布局思路曝光
首创证券赴港上市,意在补充资本实力,支持各项业务发展,同时也旨在稳步推动国际化战略布局。
招股书透露,首创证券将以本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契机,积极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深入了解香港及周边市场的监管规则、行业趋势及业务机会,逐步拓展面向全球的服务能力。
“香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和全球金融资源的交汇地,具备国际资本配置的重要功能。”首创证券称,将依托控股股东首创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京企业客户基础及自身强劲的资产管理、投资交易与投行服务能力,在境外打造交易便利、资本对接、投融资咨询等一体化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中国企业出海、科技创新企业国际融资及跨境投资交易等场景,分阶段推动境外业务布局。
此外,首创证券称,在未来,其还将加强与海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产品创新,探索通过设立境外平台、参与国际市场发行、开展跨境资产管理服务等方式,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全链条投融资服务能力。
目前A股市场共有42家上市证券公司,其中13家实现了“A+H”上市,分别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中原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若顺利通过聆讯,首创证券将成为第14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券商。
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赴港上市还需要通过证监会的备案。首创证券也提示道,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机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备案、批准或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排版:王璐璐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