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本、创新为源,这是“民企A+B第一股”方大集团的发展理念,已经贯彻近三十年。2018年12月28日,是方大集团成立27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方大集团。
把控发展、创新和风险的关系
成孝海:方大集团已经有27年的历史了,在您心中,她未来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熊建明:第一,方大集团科技为本、创新为源的理念不能变,这是我们的发展宗旨。第二,一定要把发展、创新和风险的契合点把控好。
都说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七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三年,我想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我一直说,方大集团的目标是百年老店,现在才过了25%多一点,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所以不能满足于现在。方大集团今天用的东西,到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守旧,就会丧失发展的潜力,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但是创新过头,不结合实际的创新,一定会成为烈士。我可以成为一两个烈士,如果都成为烈士,方大集团就完了,所以我要把握发展、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大集团未来的十年,我能预见竞争的因素,她都会是健康的,可以持续地走下去。我说这话的原因,一是因为我的团队非常好,员工流失率比较低,很多高管从创业一直跟我干到退休。这些确实很难得,一起共事很多年,退休了对公司还非常有感情,我要感谢他们。二是我们每年招聘一百多个应届生,让他们来总部培训,最大限度适应公司的环境,还在附近租了几栋楼进行改造,加装空调、热水器等,安排好住宿和饮食。培训好之后,分配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他们是未来方大集团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三是我要求公司每一年都要出现新东西。比如管理部门,每一年都要有两个创新性的成果,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的份额,研发费用情况,这是我的考核要求,一直坚持了好多年都是这样的。还有就是对企业的内控建设,我们一直在企业内部推行双反(反舞弊、反腐败),不管你资格多老,这条红线是不能破的,要让方大集团有一个健康的肌体。
尽力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
成孝海:公司上市也有二十多年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起到哪些积极影响和作用?
熊建明:关于资本市场,我们非常感谢。方大集团是1995年11月29日在B股上市,1996年4月15日在A股上市,虽然融资量不大,但为方大集团提供一个非常大的平台,进而提升公司管理品质,连接投资者及海外市场,一路帮助我们稳健发展。
方大集团也尽力向投资者提供回报,我们从市场上拿来的钱和这些年分红的钱几乎是相当的。也就是说,今天的方大集团从资本市场筹集了一些资金,通过公司的经营、创造给了投资者回报。我觉得公司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回馈投资者,公司有能力要这样做,没有能力也要创造一些条件去做,这样的理念会持续下去,以后还要继续提升给投资者回报的水平。
我对现在方大集团的市值不满意,很多投资者问是为什么。这个东西我也不清楚,作为董事长,只能尽力把企业搞好。最近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我们还是感到比较踏实,方大集团提前有一个判断,公司各方面的经营还是比较健康的,各个产业发展比较均衡,这也是对投资者认真负责的体现。
成孝海:B股市场现在基本上丧失了融资功能,公司也实施了回购,有没有彻底解决B股问题的想法?
熊建明:我有这个想法,但只能在现有框架内,最大的减少方大B股的存量。第一,你也看到公告,我自己也在买方大B,低了我就买,因为它确实已经不能体现公司的价值了。第二,公司在合适的、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回购,今年(2018年)是2亿元人民币,以后还会采取一些别的渠道,或者创新的方法来减少B股的存量,以提升公司价值。至于什么时候能把它消灭掉,我就不知道了。
成孝海:2018年三季报显示,方大集团的股东人数超过6万户,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投资者说?
熊建明:非常感谢投资者们二十三年来不离不弃地信任我们,买我们的股票,方大集团会尽最大的努力给投资者回报。也要感谢投资者每年在股东大会、投资者交流平台上给出的意见、建议,确实有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会去改进。希望投资者们继续关心支持方大集团,近几年公司的分红比银行的回报率都高,你们坚定了,我们会更加有信心。投资者和方大集团的团队、所有员工是一条船,我们一定要让这条船稳健、高效率的前行。
当选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成孝海:您在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熊建明:我提了几个建议,政府的部门也非常关注。一个建议涉及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之前的税务制度,50万元的销售收入就是一般纳税人,我建议至少提高到1000万元。因为一般纳税人要有会计、出纳等,50万元连这些人的工资都发不起,这样没法做到大众创业,像深圳这个地方,房租、人工等成本摆在那里,1000万的标准都不算高。大概是(2018年)4月底,一般纳税人的标准提高到了500万元,还算不错。
还有一些建议涉及到公司法修改、回购等,政府基本上都有答复,有的部门也确实做了相关工作。这些建议可能不止我一个代表提,但是我提的比较具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