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滕王阁隔江相望,有一栋现代化的高楼屹立于此,这里就是江西省最大的文化上市公司中文传媒总部所在地中文传媒大厦。作为一家深居内陆的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文化传媒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绩表现节节高的?
证券时报记者 刘钊
在英雄城南昌赣江之滨,与滕王阁隔江相望,有一栋现代化的高楼屹立于此,方方正正的外观,显得格外亮眼,这里就是江西省最大的文化上市公司中文传媒总部所在地中文传媒大厦。
作为一家深居内陆的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并不具备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与集群优势的中文传媒,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文化传媒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绩表现节节高的?带着这样的好奇,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活动报道团日前走进中文传媒,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亮、常务副总经理吴涤以及一线员工进行对话。
上市后三个关键节点
2013年以前,中文传媒虽然借壳上市,但是作为控股股东的江西省出版集团的整体体量与盈利情况,在全国出版传媒行业里只能排在中游。而今,经过5年的发展,江西出版集团7项指标已位居全国108家国有出版传媒集团前列。
其中,集团经营性净利润16.65亿元,出版传媒主业营业收入133.06亿元,出版传媒主业净利润14.52亿元,集团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额超39亿元,出口净利润超7亿元,集团新媒体新业态的净利润贡献率48%。江西出版集团的这些指标都跃居全国同行第一位。江西出版集团控股的中文传媒也连续六年入围“财富中国500强”。
采访: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图左) 嘉宾:中文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亮、常务副总经理吴涤
周一:2010年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以主营业务整体借壳*ST鑫新上市,并更名为中文传媒,上市后这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公司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