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风机产品的市占率高达29%,连续7年国内排名居首的风电企业;一匹横穿行业的波谷与波峰,总资产从百亿元级别逐步发展涨超720亿,今年迎来18周岁成人礼的成长型“白马”;一家实现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稳步增长,从亿元水平线“跨越式”突破30亿元整数关口的制造业龙头。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金风科技对未来的再一次的前瞻性布局,瞄准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出于对客户需求痛点的精准把控,如今的金风科技,正沿着这条路径实现在行业内的再度“抢跑”。
王冰洋:2017年限电开始出现改善的原因包括哪些?您对未来限电改善情况的预判是怎样的?在限电改善背景下,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包括哪些方面?
武钢:对于当前国内“三北”部分地区所面临的弃风限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正在通过大力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提升地区电力外送能力,坚决贯彻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政策,以及实施可再生能源最低保障小数政策等措施逐步解决,2017年的限电率显示,上述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成效。
解决弃风限电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其中,风电装备企业需要使产品更加适应电网需求,开发电网友好型风力发电装备,通过创新驱动进一步降低成本,风电电价生态系统就会自然形成,即使国家补贴逐步减少,风电行业也可以持续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出台更多的缓解弃风限电问题的政策,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量。在今年政协会议中,我也建议实施可再生能源强制性配额制,逐步由目标引导过渡到强制性的配额制,并参照节能减排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用目标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明确相关主体应承担的义务。
王冰洋:公司未来在海内外风场方面的布局是怎样的?选择自持风场和转让项目的标准包括哪些?在保障高质量发展方面,金风科技的风场业务与其他风电企业有何不同?
武钢:优质风资源的开发与风电场的运营经验的积累,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动力。但是金风科技不是无节制的开展风电场建设。风电资产的运作是以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司研发样机的挂机试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参考标准主要包括中短期回报率、战略性储备价值及延伸性合作等因素。
公司目前国内风电场以稳定持有为主,开发的国内项目资本金收益率保持在15%以上;海外风电场则以转让为主,其中成熟市场的项目收益率水平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新兴市场的项目收益率水平相对较高,以减少投资风险。从国际视野来看,公司打造优质风电资产,通过评估、收购接手,也帮助大型央企“走出去”节约时间成本,降低风险。
王冰洋:行业数字化被公司视为未来发展趋势,公司也在负责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公司为什么会看重行业数字化这一“蓝海”市场?能源互联网和行业数字化发展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哪里?公司在这方面都有哪些布局?
武钢:公司的发展理念是追求规模化、高效协同和智慧经营。其中规模化不仅指体量,而且要拥有一定的数字资产,公司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实现金风科技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通过数字化创新驱动,能把原本一些支离破碎的板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通过系统模型把连续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得以掌控,这已经开始给公司技术创新、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带来很大帮助,尤其在响应客户需求方面效率更高。比如,在智能风机产品方面,金风科技已经初步实现了智能化和优化处理,有些风向标经过若干年运行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到偏差角度,并通过软件参数进行自动补偿,从而实现发电量最优的目标。
王冰洋:近年来,金风科技的负债水平相对略高。公司维持略高资产负债率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此前通过配股等方式降低资产负债水平,未来在降低风险、保证平稳运营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武钢: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逐步进入到资本运营、资产经营和生产科研经营“多条腿”走路的模式。金风科技不仅注重研发投入,也同样重视产融结合。其中的关键点不在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而在于运营的效率。只要运营效率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率高就能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毕竟,规模偏小的企业通常会有经不起风雨的弊端。因此,金风科技的侧重点,一直是强调均衡发展。
金风科技很早就确立了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在业务布局上向产业链纵向延伸,为客户提供技术前期开发咨询、融资服务、EPC工程服务、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等服务,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优质风资源开发和风电场运营管理经验,同时结合金风近20年的机组运行数据、专业技术能力和资源,形成了企业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同时,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金风科技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价值管理,精挑细选优质投资项目,并且确保风险可控,运行稳健。公司每年都会进行对低效资产的处置,提高资产产生价值的水平,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比如,在水务项目、风电场方面对存量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让存量资产运营效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