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源微董事长宗润福:研发主体“就地取材”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朱凯2021-07-21 21:24

1.png

(图:芯源微董事长宗润福,公司供图)

两年前的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在上交所鸣锣开市,一个全新板块由此诞生。截至今年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10家,总市值5.16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803.3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8815.70亿元的四成。

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证券时报记者选取了工业软件、智能手机、半导体、智能投影及机器人等高端制造行业的数家领先企业,管中窥豹,探讨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升级的过程中,科创板如何培育中国的科技巨头,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为行业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广阔发展空间?

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芯源微,688037)董事长宗润福。

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

芯源微于2019年12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市场。作为半导体涂显行业龙头,芯源微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2002年发起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产品涂胶显影机,是芯片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设备,与光刻机联机作业,共同保证光刻的线宽和良率。

公开资料显示,1988-2002年,宗润福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2002年12月至2019年3月,任芯源有限总经理、董事、董事长;2019年3月至今,任芯源微董事长兼总经理。

芯源微是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是科创板第66家上市公司,六六大顺,芯源微上市以来取得了迅猛发展。”宗润福不乏幽默地指出。

2.png

(图:芯源微公司生产的涂胶显影机,公司供图)

研发主体“就地取材”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宗润福表示,芯源微的研发投入,长期处于营收占比的15%左右,研发技术团队人员占比高于全员的40%。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211项,软件著作权49项,是行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与国际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积累无法相比,就是同海外回国创业团队的高举高打也截然不同,芯源微的研发主体是就地取材。”宗润福对记者表示,芯源微立足辽沈装备制造基地的人才和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以顾问和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提升研发团队。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芯源微的研发技术路线也是循序渐进的。用宗润福的话来说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即产品先占领技术门槛低的LED和圆片级封装领域,再聚焦前道芯片制造的主战场。

他强调,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凝聚人才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平衡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如果没有成熟的产品和稳定的收入,就无法持续支撑研发事业。而没有持续稳定的研发,企业也就没有未来的光明前景。

有意思的是,过去十年左右时间里,芯源微都是用LED圆片级封装领域的销售,供养着前道的研发。同时,前道研发的成果再“沿途下蛋”,应用和提升其它领域的销售业务。

感恩伟大时代 感恩科创板

宗润福向记者介绍,上市融资及超募资金,有力保障了企业爆发式增长的流动资金需求。目前,芯源微的募投扩产项目已封顶,新厂区预计今年四季度投入使用。随后公司的产能将提升4倍,极大改善生产及研发条件,满足订单增长对生产能力的需求。此外,上海临港子公司的建设资金将主要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募集。

行业大发展必然是人才短缺,各种跳槽挖角又会影响到任何企业的健康发展。宗润福表示,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对于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不啻于一大利器。芯源微2020-2021年相继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覆盖核心技术骨干87人,对于激励公司业绩成长、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