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地市场首批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迎来发行四周年。四年以来,首批恒生科技ETF总规模激增14倍。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尽管阶段性业绩承压,但是恒生科技指数所表征的中国科技产业长期逻辑从未改变。随着压制长期逻辑的风险因素被一一移除,相关ETF有望进一步收复失地、进入下一重估阶段。
结构性β与α的双重驱动,首批恒生科技ETF规模激增
2021年5月11日至年5月12日,大成、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博时和华安这六家基金公司旗下恒生科技ETF陆续开售,为中国内地发行的首批恒生科技ETF。截至2025年5月12日,这批基金发行满四周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首批恒生科技ETF总规模为755.63亿元,较49.89亿元的成立规模大幅增长14.15倍。其中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最新规模249.85亿元,较成立时增长20倍。华夏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规模增幅超过17倍,其中华夏恒生科技ETF最新规模为272.50亿元,位居六只产品首位。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规模四年激增14倍的原因,是结构性β与α的双重驱动,本质是“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红利”与“全球化资本再配置”共振的结果。短期而言,政策风险缓和与资金流动构成催化;长期而言,新经济企业的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或仍是核心支撑。
柳军进一步表示,具体而言,从资本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来看,一方面,港股市场持续改革拥抱新兴科技公司;另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加码、优化港股定价机制。从全球流动性与估值看,过去几年恒生科技板块历经货币政策变化,市盈率先降后升。长期资金在调整时低吸,活跃资金用其抢反弹,两者结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TF规模增长。从风险对冲与配置看,其成份股特殊,在地缘风险下,成为外资配置中国成长性、平衡风险的较优选择。
“总体而言,恒生科技ETF规模的爆发是时代趋势、制度红利与金融工具创新的共同产物,其生命力取决于中国新经济能否持续输出全球竞争力。”他说。
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冉凌浩指出,恒生科技指数表征了港股市场科技股的整体走势,上市以来持续受到市场的追捧。其成立以来规模激增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恒生科技指数汇聚了30家中国优质科技公司;二是经历过上市后的下跌调整之后,恒生科技指数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截至目前,全市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上市ETF共10只。冉凌浩认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该指数ETF的竞争格局基本上已经稳定,新进入者可能很难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新进入者较少。
柳军认为,恒生科技类ETF扩容节奏较慢受到市场供给、政策约束与产品特性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从市场需求端来看,存在资金容量与投资者偏好的限制;从政策与制度端来看,跨境ETF存在隐性门槛;从市场环境端来看,港股估值系统此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来说,在现有条件下,头部产品的规模效应或已能覆盖多数投资者需求。
2024年以来业绩显著反弹,有望进一步收复失地
从业绩表现看,首批恒生科技ETF成立以来表现不佳,单位净值平均跌逾29%。但自2024年以来,业绩显著反弹,单位净值增长率整体超过40%。
冉凌浩认为,202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存在一些调整,加上此后的疫情及宏观经济环境,共同导致了2021年至2023年恒生科技ETF表现不佳。
“但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及科技行业基本面的缓步好转,使得此后的恒生科技指数出现了较好的投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成份股公司经过多年的基本面调整,正在率先走出低迷期,率先重拾快速增长;同时,AI的发展及DeepSeek的横空出世,有望进一步促进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发展。”他说。
柳军认为:“首批恒生科技ETF阶段性业绩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经历了复杂的宏观周期。产品成立伊始,恰逢全球科技股在流动性宽松下估值上升,甚至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疫情中获得了渗透率的逆向扩张——事实上,恒生科技指数基日以来的高点出现在2021年2月17日。随后,中国互联网、教育等行业面临监管收紧,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盈利预期出现下调,加之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中概股审计风暴以及国际地缘冲突不断,压制了市场风险偏好,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受外资流动性冲击更甚。”
然而,柳军指出,恒生科技指数所表征的中国科技产业长期逻辑从未改变。当前上述条件均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压制长期逻辑的风险因素一一被移除,恒生科技指数投资的新范式逐渐生成,恒生科技相关ETF有望进一步收复失地、并进入下一个重估阶段。
“恒生科技指数的投资价值在于同时受益于分母端降息支持与分子端景气高增,其作为外资回归中国的重要敞口,较为完善的AI商业化生态带来一定估值优势,更为突出的现金流水平彰显盈利质量,市场演绎相较美股纳斯达克或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短期看,在贸易战冲击逐渐淡化后可能存在一定回升动力,长期看,中国科技企业在先进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商业化进程有望为其提供原动力。”柳军表示。
冉凌浩直言,对恒生科技指数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中国资产重估的宏大叙事。第二,中国科技行业的崛起。第三,恒生科技指数的低估值高增长特性。
“从指数基本面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成份股公司正在率先重拾快速增长。2024年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盈利同比增长超过50%。同时,市场还预期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公司盈利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在此前提下,经过大幅上涨后,当前恒生科技指数的2025年预期市盈率也仅为17.6倍,显著低于自身的历史平均水平,也显著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水平。因此,成份股公司的盈利增长有望推动恒生科技指数的持续走强。”冉凌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