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药业:头孢类产品长期需求稳定 产品矩阵扩容强化抗风险能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0-30 20:51

10月30日晚间,东亚药业(605177.SH)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在下游需求疲软及资产减值等短期不利因素叠加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业绩表现虽不佳,但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或并未受损。一方面,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前三季度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3474.65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存货跌价损失,而目前相关风险已基本出清。另一方面,从抗生素市场看,头孢类制剂整体市场需求波动,是导致公司作为上游中间体、原料药企业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时,受此影响,大宗原料药生产中的工厂规模效应短期也难以体现,这一定程度上将推高生产成本,从而拖累毛利率表现。若后续下游需求周期复苏,公司头孢类产品生产销售有望回归正轨。

作为全球临床中最主要的一线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制剂有着庞大且较为稳定的需求支撑。Global market insight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抗生素制剂市场持续稳步提升,2023年总规模约456.0亿美元,至2032年预计增长至610.8亿美元,每年增长率均稳定在4%左右。且随着中国乃至全球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深,相关医疗需求增大,抗生素整体市场增长有望维持。

然而,对于此类用量庞大的原料药产品而言,长期增长同时,短期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周期波动。年初至今,受第十一批国采预期与需求回落双重影响,头孢制剂生产企业普遍采取去库存策略、排产也更为谨慎,进而影响上游原料药企业的销售以及短期内库存积压。而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发力,同时,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在部分头孢类产品为主的上市制剂企业中,三季度的存货较中报有所回落,这种渠道库存逐步消化的趋势将有望推动相关企业对于原料药的采购,行业也有望实现周期复苏。

头孢类产品有待复苏的同时,近年来,公司在非头孢类产品却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据此前中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营收2.29亿元,营收占比达到55.16%。其中,马来酸曲美布汀原料药国际注册优势显著,已经获得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注册,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良好增速,单品类营收实现9946.70万元,同比增长25.10%。此外,依帕司他、厄多司坦原料药也正在加速贡献业绩增量,下半年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7日第十一批全国药品集采开标,总体实现“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集采开标,一方面随着后续集采的落地,相关制剂的生产需求也将被提上日程,拉动原料药订单增长;另一方面更优的集采规则落地,也有助于东亚药业等头部企业凭借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此外,对于此前公告收到监管函所涉及的部分募投项目用途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用途不一致一事,公司与三季报同步披露相关整改措施。根据公告,公司IPO募投项目中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结项及相关建筑投入使用后,受整个医药市场发展影响,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原料药为中心,往前伸,向后延”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从最初以中间体、原料药为主的战略,转向在进一步巩固中间体、原料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发展制剂类新产品、新技术,并以酶法工艺为切入点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工艺领域的研究开发。加上公司在上海、杭州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了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使得IPO募投建设的研发大楼投用后出现较多空置区域。

基于此,公告指出,为提高公司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公司集中办公效率,公司拟将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所建设的建筑永久调整为研发行政综合楼,现有供研发使用的区域保持不变,同步调整部分建筑面积供其他行政部门综合使用,并将根据公司研发项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研发实验区域和相关研发设备。

展望未来,随着此前资产减值风险出清、海外市场拓展成果逐步显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稳步推进,东亚药业作为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领域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回暖中恢复增长动能,进一步筑牢细分领域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吴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