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全球首创“稻米造血”的创新药公司禾元生物将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家增量企业。
截至目前,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共有13家创新药企,总市值近5000亿元,而自上市以来,已累计推动25款新药获批上市,逐渐形成创新发展新范式。
制度改革带动创新药投资热潮
禾元生物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作为A股允许无收入、未盈利的企业发行上市的首次探索,六年多来,不仅助力众多创新药企突破资金瓶颈、加速研发创新药,更有效带动了创新药领域的投资热潮。
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我国创新药产业在一、二级市场的累计融资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在资本活水的浇灌下,创新药研发活动迎来了活跃期。目前,我国创新药研发管线约占全球的1/4。
科创板首家未盈利企业泽璟制药的董事长、总经理盛泽林说:“自登陆科创板以来,公司已经成功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销售,新药研发成果多次登上国际学术舞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6月,为增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度和包容性,科创板正式设立“科创成长层”。“科创板承载着我国资本市场探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路径的重要责任,科创成长层的设置更为这一责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盛泽林说。
研发蓄能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高强度研发投入是科创成长层创新药企业暂未盈利的主要成因,然而,换个角度看,这恰恰也是这批企业未来能够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的关键动力。
从经营业绩来看,科创成长层创新药企业正加速从研发投入期迈向商业化收获期,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54.39%。以2019年为基数,上述公司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33%,大幅领先板块同期营收复合增长率。在研发成果上,这些企业已成功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创新药物在17项适应症的治疗上取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突破性疗法”认定。
百济神州等未盈利上市的创新药龙头,已通过“硬核技术+商业化突围”的完美组合拳,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科创板“研发一哥”,百济神州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41亿元,已连续四年位居科创板第一位。但在科创板上市前一年,百济神州账面货币资金仅为当时单年研发投入的75%,在科创板的“续力”支持下,公司得以持续推动核心产品泽布替尼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成功打造出首个国产创新药“十亿美元分子”,跻身全球畅销药物前100名。目前,泽布替尼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惠及全球18万例患者,更在今年上半年实现13亿美元的半年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6%。
根据百济神州披露的业绩指引,其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超350亿元、经营利润将转正,正式进入“研发突破—产品放量—盈利兑现”的良性正循环。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科创成长层创新药企业积极推动多单出海交易落地,潜在交易总额合计近50亿美元,进一步反映出国际医药市场对科创成长层创新药力量的肯定。比如,迈威生物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 创立的生物科技公司Calico就包括临床I期阶段单抗创新药9MW3811在内的IL-11靶向疗法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潜在交易总额达5.96亿美元。诺诚健华近日也宣布,公司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Zenas BioPharma, Inc.达成授权许可协议,公司预计将取得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并获得Zenas发行的700万普通股股票,潜在交易总额合计超过20亿美元。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