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数创:于新加坡DCW发布定制液冷产品 以技术优势深耕东南亚算力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0-14 17:34

10月8日~9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盛会DATA CENTRE WORLD(以下简称“DCW”)在新加坡举行,曙光数创携液冷技术品牌SLiquid及全线产品参展,并发布首款针对东南亚市场定制的液冷CDU产品CDU-22400W。

这不仅是企业深耕海外市场的重要落子,更折射出东南亚数据中心液冷需求爆发的行业趋势。作为国内液冷技术领军企业,曙光数创凭借二十余年技术积累与工程实践,紧抓机遇以出海开辟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image.png

(图为新加坡数据中心盛会展会现场)

东南亚数据中心市场井喷,液冷市场迎来“刚需式”增长

从全球数据中心发展脉络来看,数据中心“液冷化”已成为必然方向。随着芯片功耗持续攀升,尤其是以AIDC为代表的算力制造中心,对高密度算力部署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全社会绿色低碳目标的推进,液冷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较于传统风冷,液冷不仅能在相同空间内实现更大算力部署,还能大幅降低风扇等辅助设备的能耗,成为行业达成绿色节能目标的核心路径。液冷的价值正从“高效散热”向“整体战略支撑”转变。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东南亚数据中心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尤为突出。当地独特的能耗、散热、运维痛点,恰恰让液冷技术成为破局核心,也为曙光数创等国内企业开辟了广阔增量空间。

从需求端看,东南亚算力建设的加速直接推动数据中心规模扩张。曙光数创CTO张鹏表示,数据中心应用需贴近终端客户,AI落地更依赖本土化行业模型调优与场景化服务,而人口稠密的亚太(含东南亚)地区,天然具备数据中心发展的未来潜力,进一步放大了当地液冷需求。

更关键的是,东南亚对于液冷的需求并非“可选项”,而是由芯片技术迭代倒逼的“必选项”。张鹏在会上表示,当前英伟达、英特尔等头部芯片厂商持续推出高功耗产品(如GB200、GB300系列),高功耗芯片迫使其使用液冷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新建数据中心必然要配套液冷方案,液冷需求已从“接受度问题”转化为刚性的“市场需求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东南亚液冷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相较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当地液冷技术的普及率尚不及国内,且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液冷产业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曙光数创等企业凭借技术领先性与成本控制优势,在东南亚市场具备天然竞争力,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将国内技术优势转化为区域市场成果。

技术、交付与本土化,三大能力支撑出海破局

把握东南亚市场的增长机遇绝非易事,曙光数创之所以能在出海不到一年时间内,成功在东南亚落地3个液冷项目,并推出定制化产品,核心在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高效的交付体系与本土化战略布局,这些能力共同支撑其将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增长。

在东南亚地区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当地存在应对高温环境、高功率芯片散热、PUE政策进一步收紧、运营成本高昂、机房可部署空间有限等诸多挑战。曙光数创专门针对当地市场需求定制的CDU-22400W,凭借高效节能、高密散热、安全稳定的特点,有效地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

能效方面,与传统冷板产品相比,CDU-22400W采用双泵设计,可将一次侧和二次侧综合运行功耗降低20%以上,更小的逼近度设计可使得冷源利用率提高30%,进一步延长自然冷却时间,大大降低系统整体能耗。

除了能效,产品的散热能力也精准匹配当地高密算力需求。新产品单个CDU具备2400kW的散热能力,可以支持多达16个120kW的高密度AI机柜散热,适应更高功率的芯片。不仅如此,CDU-22400W还通过模块化设计,支持液冷系统的快速部署与灵活扩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下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

在高效与高密之外,产品的可靠性也经过了优化。通过开创性的结构设计,使得同等设备体积下,CDU-22400W的相邻管道的操作空间相比传统方案提升60%,在实现更高性能扩展与功能冗余的同时,也预留足够的运维、操作空间,使得检修、维护更加便捷,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平均修复时间(MTTR),确保数据中心持续在线。

值得一提的是,高效的交付能力也是曙光数创快速落地项目的核心支撑。公司实现了液冷一次侧、二次侧产品及预制化管路等全链条自主研发生产,既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又能压缩生产周期、控制成本。张鹏透露,公司近500名员工中约一半为技术人员,“可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从方案设计到产品交付的效率在行业内领先”,这一能力成为其快速落地项目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曙光数创还通过本土化合作深化服务能力。目前正与东南亚本土的交付、服务、工程公司及设计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旨在为客户提供前期规划—方案设计—项目交付—后期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同时在产品战略上,也聚焦供电+冷却+控制的完整解决方案,确保从技术到服务都能深度适配当地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张鹏进一步表示,未来公司将凭借技术、运维与产业链整合等优势,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液冷解决方案,推动绿色数字基建转型,将中国创新技术能力与全周期服务理念带向全球。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