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公布碧水保卫战新成效: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90%,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图源:生态环境部)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顶层设计、大江大河和重点湖库保护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污染源治理监管、水生态保护修复、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综合督导机制等八大方面,碧水保卫战晒出亮眼“成绩单”。
蒋火华介绍,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2025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1—7月份最新数据更是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具体来看,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蒋火华表示,生态环境部深入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沿江11省(市)、沿黄9省(区)累计查出排污口23万余个,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0%。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700余座。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在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制定指标体系和国家清单。联合出台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推动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选择50个水体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试点。2021—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
“我们将太湖、丹江口水库等29个湖库纳入监管重点,严密监控藻情,有效防范突发大面积水华风险。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完成2515条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编制,流域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蒋火华表示,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在健全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累计发布实施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66项,将排放水污染物的主要行业纳入管控范围。出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14项技术指南,基本建成“1+N”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下一步,蒋火华介绍,美丽河湖建设工作任务重点是抓好“三个深入”。一是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标志性战役,全域推进大江大河干支流、小微水体保护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三是深入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