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唱多港股创新药龙头 瑞银上调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小伟2025-08-12 08:53

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的强势行情被引爆,随着中报窗口期临近,多家外资投行纷纷发布研报,继续看多港股创新药板块,上调相关公司评级。

大摩、美银、花期、瑞银等近期均上调了中国生物制药评级及目标价,瑞银8月7日将其目标价调升至11.7港元,按8月11日最新收盘价计算,还有50%以上的上涨空间。近日招银国际研报首次覆盖该公司,也给出“买入”评级及9.4港元的目标价。

随着中国创新疗法不断取得突破,今年相关创新药资产不断曝出重磅出海授权交易。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达101%。在外资投行普遍看来,由于更多潜在交易仍在酝酿,这轮行情还未到结束之时,尤其对于估值仍处低位的行业龙头,当前仍是买入较好时点。

例如,摩根士丹利7月20日发布中国制药行业上半年业绩展望,表示在市场和需求的双重动力下,全球化仍是制药行业投资的重要主题。大摩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资产的总体授权交易规模达到4770亿元,但相关企业仍有大量具备对外授权潜力的资产,并将在未来的学术会议上披露更多临床数据,随着全球买家对中国资产的认可度持续提升,预计未来更多交易将达成,包括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华东医药等企业,潜在BD(商务拓展)机会尚未被市场充分预见,值得重点关注。

大摩同时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和支付政策环境的改善也令人倍感鼓舞,这将有助于提升制药企业整体业务前景,预计中生等行业龙头核心业务增速将达到10%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基于上述判断,大摩将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由4.9港元大幅上调至8.4港元。

花旗7月28日也表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有望重塑相关治疗格局,总市场规模可能超过620亿美元,预计该领域将出现更多授权许可机会和数据催化剂,上调拥有肿瘤免疫研发管线的相关公司目标价,将中国生物制药从6.2港元上调至8.8港元,信达生物从90港元上调至105港元。

中报窗口期临近,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销售增长也成为外资关注重点。美银近日重申对中国生物制药“买入”建议,并将其目标价由7.07港元上调至8.2港元,原因是其管线产品开发进展顺利,且具备强大的业务拓展能力。

里昂证券也将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由7港元上调至9.2港元,重申“跑赢大市”评级。里昂认为,中生拥有中国医药行业顶级新药商业化能力,公司将受益于中国创新药政策支持,预计到2027年,创新药对中生的收入贡献将由2023年的30+%提升到60%。预计将在未来陆续上市的库莫西利 (CDK2/4/6)、M701(CD3/EpCAM双抗)和TQB2102(HER2双抗ADC),均为潜在重磅新药。

里昂还表示,成功收购礼新医药将提升中生新药(尤其是双抗和ADC方面)研发能力。基于2025—2027年持续的新药获批上市、公司研发能力提升、中国对创新药政策大力支持三方面因素,里昂预计中国生物制药已步入长期上行周期。

中国生物制药日前公告,将于8月18日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中报前夕,公司创新业务管线也不断传来好消息,1类创新药库莫西利胶囊一线治疗乳腺癌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罗伐昔替尼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除了外资机构,多家中资机构也表达了对创新药龙头的看好。有机构对中国生物制药发表“首次覆盖”研报,给予“买入”评级及9.4港元的目标价。其表示,作为领先的中国制药企业,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果。公司的创新药物研发围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外科/镇痛四个重点领域,已形成丰富的创新药管线,其中多个管线具备海外授权潜力。公司生物类似药业务的放量以及化学仿制药业务重回正增长,将持续为公司的创新研发提供充沛的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 王小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