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证券以新面貌正式加入北京国资阵营。
7月23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此外,根据公告,瑞信证券已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证券)。
历时一年,瑞信证券股权划转交易终于完成。目前,北京市属证券公司共有5家,但股东各有不同。其中北京证券控股股东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这是北京市政府直管的市管国企。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股东不同,业务发展和资源倾斜肯定会有影响。不同的控制人,掌控和调动的资源,注重的业务领域,会有差别。
股权交割正式完成
瑞信证券原为方正证券与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券商,其中瑞士信贷持股占比51%。在瑞士信贷银行出现风险,被并入瑞银集团后,受限于“一参一控”等限制,瑞信证券的归属也出现变化。
2024年6月,瑞银宣布和方正证券已与北京国资公司就出售瑞信证券共85.01%股权达成三方协议。具体而言,瑞银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人民币6.505亿元),以及方正证券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人民币8.85亿元)。这桩股权交易于今年3月获得监管核准。
如今,瑞信证券股权被正式转到北京国资公司名下。根据方正证券公告,7月23日,瑞信证券(已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完成上述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换言之,瑞信证券将成为历史,并将以北京证券的崭新面貌发展下去。不过记者也注意到,目前瑞信证券官网以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尚未更新上述信息。
最近两年,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潮起潮涌,数家券商发生股权变动,其中不少在股权变更后选择了更名。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更名的券商包括:麦高证券、国新证券、诚通证券、国投证券、华源证券、天府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如今随着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券商更名又新增一例。
北京证券“再现”
其实,中国证券发展史上曾有一家叫作北京证券的券商。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公开资料,1993年,北京证券经批准成立,经营范围仅限开展清算工作。这家“老”北京证券的股东也是以北京国资企业为主,包括北京能源投资集团、首钢总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等。不过,这家公司在 2016年12月30日结束营业,并在2021年12月30日被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如今,瑞信证券摇身一变为北京证券,北京国资体系内的券商又多了一家。从控股股东层面而言,目前北京市属国有证券公司还有中信建投、首创证券、第一创业、恒泰证券四家。其中,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为北京金控,首创证券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第一创业大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恒泰证券为金融街集团。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股东不同,业务发展和资源倾斜肯定会有影响。不同的控制人,掌控和调动的资源,注重的业务领域,都会有差别。
北京证券的控股股东北京国资,是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以金融为主业的市管国有企业,业务广泛,涉及银行、证券、要素市场、消费金融等多个领域,有丰富的金融类企业管理经验。此前,在与瑞银集团达成收购瑞信证券36.01%股权交易时,北京国资公司称,其与瑞银集团保持多年紧密合作关系,此次对瑞信证券股权的收购,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拓展,也是切实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要求的具体行动。
从业务发展角度而言,北京证券的体量小。而且,北京证券当前的经营面临不小挑战。瑞信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5684.85万元,同比下降63.81%;净亏损1.62亿元,这已是其连续第三年亏损。
分业务板块看,投行业务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40.92万元,同比下降约61.91%;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36.39万元,同比下降25.62%;此外,公司利息净收入1972.4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481.79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面临着人员流失问题。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瑞信证券目前从业人数为103人,相较2024年初,减少了22人。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