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与特朗普渐行渐远,舞台中央已悄然换成了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曾经,苹果CEO蒂姆·库克还是白宫最常见的硅谷面孔;此后,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多次出入白宫,成为继库克之后的政坛红人。
而如今,站在队伍最前列的,是曾经很少参与政治的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从幕后到台前,黄仁勋一步步成为特朗普在硅谷最亲密的“新朋友”。
白宫“新朋友”
在特朗普赢得连任时,很多人原本以为,马斯克会成为新一届政府最有影响力的科技领袖,并继续充当中美之间的重要桥梁。
在特朗普上任后,马斯克一度领导“政府效率部”,直接参与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和裁减联邦雇员。但双方之间关系很快转冷,并在社交媒体上演了了一出“分手互撕”的戏码。
与此同时,曾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如鱼得水的库克,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里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今年2月,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但到了5月,特朗普还是公开表示自己对库克有“一点小意见”,原因是苹果依旧在印度生产部分产品。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公开批评库克,认为他“把生产迁出中国的速度还不够快”。
一边是马斯克与特朗普渐行渐远,另一边是库克在中美之间艰难周旋,他们曾经的光环似乎正逐渐暗淡。而舞台中央,已悄然换成了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如今,硅谷与华盛顿之间“最重要桥梁”的位置已经被英伟达和黄仁勋取代。硅谷市场研究公司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CEO Ray Wang直言:“几乎一切都依赖于英伟达的芯片。”
在4月于华盛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上,黄仁勋敦促美国政府放松对芯片销售的限制。他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两国在该领域的差距很小。
随后,黄仁勋与特朗普一同出席了白宫宣布英伟达将向美国制造业投资5000亿美元的活动。在后来的讲话中,特朗普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黄仁勋笑着表示:“坦白地说,如果没有总统的领导力、政策、支持,以及他非常重要的强劲的鼓励,美国制造业不可能加速到这个程度。”
今年以来,黄仁勋与特朗普多次会面,包括5月,黄仁勋陪同特朗普一起前往中东,并促成了一项重大交易——向阿联酋交付数十万颗英伟达先进的AI芯片以及在阿联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枢纽之一。
这笔交易被外界视为美国巩固全球技术领导力的重要一步,不仅在新兴市场扩大了影响力,也有力地对冲了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
在访问期间,特朗普一直称呼黄仁勋为“朋友”,这对于英伟达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历史性一周
在中东之行后,黄仁勋愈发公开地反对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限制。他认为,这些限制不仅削弱了美国的技术主导地位,反而为中国本土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也是他私下里向特朗普及白宫高官们反复强调的观点。
今年7月,黄仁勋迎来了被媒体称为“历史性的一周”。此前,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了英伟达H20 AI芯片向中国的出口,由于库存积压,英伟达在5月份对未售出的H20库存计提了45亿美元的减值。黄仁勋也曾公开反对这一举措。
最终,美国政府决定放宽对H20出口的限制。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分析师丹·艾夫斯称这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它凸显出黄仁勋在特朗普政府中日益增强的政治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往中国之前,黄仁勋还特地先到华盛顿与特朗普会面,为H20解禁做最后的努力。
虽然H20出口重启也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密切相关,但多位专家指出,黄仁勋的积极游说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咨询公司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高级副总裁兼技术政策负责人保罗·特里奥罗表示,黄仁勋的立场与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戴维·萨克斯的观点不谋而合,进一步促使政府放松管制。
上周,黄仁勋公开表示,每一个民用AI模型都应该运行在美国的技术栈上,并“鼓励全球各国选择美国”,同时宣布H20即将恢复销售。
目前尚不清楚英伟达是否以及何时会重启H20的生产线,但即便只是出售现有库存的芯片,对英伟达来说也是“显著的收入提升,并且有利于在中国维护客户关系”。
风险依旧
不过,特里奥罗指出,尽管黄仁勋目前“相当巧妙地平衡着美国政府和中国市场的关系”,而且“特朗普总统似乎也很欣赏他”,但美国政府究竟会在芯片出口限制上把界线画在哪里,仍未可知。
“政策的目标已经被多次调整,这迫使英伟达不得不进行一些重大且代价高昂的产品重新设计和产能预订。”特里奥罗说。
其他专家也提醒,尽管黄仁勋在科技行业和特朗普政府中影响力日益增强,但这种局面并没有任何保证能够长期持续。
更大的不确定性还在于,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对半导体行业展开一项调查,这可能会引发行业范围内的新一轮关税,从而再次让白宫的政策目标与英伟达的商业利益产生冲突。尽管英伟达近年来已经把更多制造业务转移回美国,但其绝大部分产能依然集中在中国台湾。
库克的经历或许可以给黄仁勋提个醒:对于一家同时将中美视为关键市场的全球性科技公司来说,要在两地之间平衡利益、维持增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