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股份依托分别于2017年5月完成并购的南京能瑞和2018年2月完成并购的辽源鸿图,快速推进业务协同,集中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为业务的二次腾飞打下了基础。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变修改后,金冠股份“豪赌”的新能源产业是否受到影响?未来双方将如何产生协同?
证券时报记者 孟庆建
登陆A股后,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金冠股份(300510)通过两次资产注入,快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和桩场运营、锂电池隔膜制造和智能电气设备三个领域,都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金冠股份依托分别于2017年5月完成并购的南京能瑞和2018年2月完成并购的辽源鸿图,快速推进业务协同,集中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为业务的二次腾飞打下了基础。
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变修改后,金冠股份“豪赌”的新能源产业是否受到影响?未来双方将如何产生协同?
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金冠股份,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与金冠股份董事长徐海江进行了深度交流。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图右) 嘉宾:金冠股份董事长徐海江
并购打开蓝海市场
王冰洋:公司在2006年成立、2016年上市,在这十年创业时期,公司抓住了什么机遇推动了企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徐海江:金冠股份是2006年在长春征地,2007年开工建设,在2008年投产,在此之前,我本人一直在杭州工作,通过招商引资的机会回到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