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全国天然气价格突然暴涨,多地“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不仅工业用气供应困难,甚至居民供暖用气都出现紧缺,包括陕天然气(002267)在内的天然气概念股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贵州燃气作为当时的新股被游资热捧,两个多月涨逾十倍。
增加销量弥补降价损失
成孝海:天然气公司的价格机制比较复杂,有采购价格、销售价格等。6月陕天然气公告天然气销售价格统一调整为每立方米1.23元(含税),请问公司销售价格体系具体是什么样的?
李谦益:天然气产供销价格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上游供应的井口价,二是中游的管输价,三是下游城市燃气企业的配气价格。按照国家规定,陕西省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与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执行同价,这就是说政府给我们核定的价格是按区域划分,不是按用户类别划分,以实现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管道运输价格并轨目标。
根据区域划分,目前陕西省确定的管输价格是从靖边到陕南递减原则,分五个档次。靖边是我们的主产地,离靖边越近,天然气管输价格越便宜,离靖边越远,天然气管输价格越贵。延安以北是0.165元,延安附近是0.255元,延安南边如潼川是0.3元,到关中是0.316元,到陕南是0.5元。这次调价绝大部分地方是降低了,个别地方略有增加,全省范围内价格更趋合理。
成孝海:在公告中,公司还表示,受陕西省物价局对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影响,2018年营业收入增加约5000多万元,但同时净利润可能会减少约1.7亿元,公司有没有一些措施来抵消或减少相关负面影响?
李谦益:我们认为价格调整也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天然气行业,国家6月份将上游价格并轨,借此契机也把中游的管输价格进行了核定,基本上就是把民用和非民用天然气从井口的原料到中游的管输价格全部并轨。
目前国家的政策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我们刚好是中间环节,国家给中间环节确定的政策就是允许收一些合理的利润,全国性的跨省长输管道企业已从去年开始进行成本审核,今年年底将核定区域性的长输管道企业成本。短期内天然气价格是在持续下降,但按我们的理解,这并不代表着价格以后还会持续降低,而是一种价格规范,在一定程度后应该趋稳。政府允许我们中游环节收取合理的利润,也就是净资产的7%左右,以后公司资产投入和管道价格可以匹配。
对于短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当前主要通过销量的增加来弥补价格损失。借着陕西省铁腕治霾的机遇,受益于煤改气、农村气化等政策,天然气用量方面值得期待,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新增意向用户。我们还将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控制支出。另外,这样的价格政策三年一核定,我们在向价格核定部门报告时尽量充分考虑成本,一些符合纳入价格的因素会在下一次核定时补充进去。
始终提供优质贴心服务
成孝海:根据2017年年报,公司对前五家客户销售收入占去年总收入的50%以上,据了解,少数客户已有开拓其他气源的举动,请问公司怎么稳定客户、保障用气量?
李谦益:天然气产业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减少用户的用气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对于下游用户来说,自己找资源也符合政策规定。我们认为,用户选择哪种气源,会有一个既定投资利用效率的考虑。一方面,客户找气源是其权益,我们也提供相关服务,比如我们管网布局丰富,客户就近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能从我们这里找到一些成本更低也更便捷的气源;另一方面,我们和主要客户已达成共识,就是在增量上他们开拓新气源,存量方面还是继续从我们这里获取稳定供应,我们的销量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无论如何,不管客户是否寻找新气源,我们都一视同仁地向下游用户实施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成孝海:气源的稳定对于陕天然气很重要,请问公司怎么和上游企业确定采购价?
李谦益:公司主要是向中石油长庆和延长进行采购,采购价是由国家确定的,国家统一了中石油对各省的门站价,给陕西省确定的门站价不管民用和工业,都统一为每立方米1.23元。
成孝海:近期陕天然气公告了两个省外投资项目,一个在山西,另一个在黑龙江,对于跨省投资,公司是怎么考虑的?投资省外有什么意义?
李谦益:这两个项目正在顺利推动中。我们认为,省外投资没有偏离主业,是公司延伸业务覆盖范围、发展省外业务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实现陕天然气从“区域性”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这两个项目优势突出。我们此前也做过一些跨省项目,后来因政策变化以及地方领导及公司管理层的一些调整,导致项目最终搁浅,这次黑龙江项目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招标参与进来,成为黑龙江管网公司的五家发起人之一,持股比例为20%。黑龙江省网基本上是空白的,未来机会很多。
山西项目也是与中石化旗下公司成立管网公司,既与我们的主营业务高度一致,也符合国家所倡导的管网互联互通,此外,这次与中石化合作,也是基于改变资源供应方过于单一的考虑,我们将尽可能多的与上游不同勘探开发商进行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