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50期3400公里天然气管道百亿资产规模,陕天然气下一步要“走出去”

2017年年底,全国天然气价格突然暴涨,多地“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不仅工业用气供应困难,甚至居民供暖用气都出现紧缺,包括陕天然气(002267)在内的天然气概念股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贵州燃气作为当时的新股被游资热捧,两个多月涨逾十倍。

第50期

3400公里天然气管道百亿资产规模,陕天然气下一步要“走出去”

2017年年底,全国天然气价格突然暴涨,多地“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不仅工业用气供应困难,甚至居民供暖用气都出现紧缺,包括陕天然气(002267)在内的天然气概念股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贵州燃气作为当时的新股被游资热捧,两个多月涨逾十倍。

李谦益:陕天然气主营业务是在陕西区域内进行长输管道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相关业务。1991年公司筹建成立,1994年开始建设第一条从靖边到西安的天然气管道,2008年上市,之后承接气化陕西工程。截至目前,陕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3400公里,覆盖陕西省11个地市、107个区县,总的输气能力达到165亿方/年,资产规模100多亿元。

成孝海:国家提出十三五末期要实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0%,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国家对天然气产业具体有哪些扶持政策?

李谦益: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比例平均是6.9%,陕西是9.4%,国家提出到十三五末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比例要达到10%,相比国家标准,陕西省要求更高,在十三五末要达到12.5%。陕西是个资源大省,也是能源大省,在资源利用方面,早在2008年就提出“气化陕西”举措,随后其他省份也陆续提出气化目标,因此,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比例相对比全国平均值要高一点。

国家对天然气的利用扶持政策,一方面是加大建设天然气的长输管道,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燃气都纳入到鼓励类的用气。冬天供应时遵循“压非保民”原则,即居民用气第一位,与居民用气关联度越来越小的,其保障程度就依次下降。国家还提出完善天然气利用的一些供应保障措施,以及京津冀治污降霾和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治污降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若干个重点整治区域,即污染严重、治污降霾比较迫切、人口较密集的一些区域,包括河南、山西与陕西的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陕西有六个市也被纳入到该重点区域,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促进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比例提升。

从前年开始,陕西省也制订了治污降霾的一些行动方案,去年由治污降霾进一步强化至铁腕治霾,在关中地区不管是煤改气的替代,还是重污染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以及在重点区域的一些迁改,都纳入到铁腕治霾的行动计划,同时在农村或乡镇老百姓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也要用气和电来代替原来的散煤和秸秆,这样一系列的举措可以保障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比例不断的提升。

天然气冬季供需偏紧

成孝海:目前陕西省天然气供需状况如何?近些年冬季供给紧张的状况是否有变化?

李谦益:最近几年,全国天然气供应总体呈全年富余、夏季富足、冬季紧缺态势,陕西也不例外。陕西本身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基本上以中石油为主,中石化有一部分,还有陕西省的延长集团作为补充。不过,天然气是全国统一调配,陕西产的大部分天然气资源都在国家管网里统一调配,夏天的供需都很平稳,但是到了冬天,随着天气变化大,采暖需求量快速上升,天然气需求量也急剧增加,由此造成冬天经常会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国家采取多重措施来缓解季节性的供需问题,具体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提倡增加国内天然气的产能建设,要求放量生产;第二、加强进口能源采购量,从国外进口充足的天然气,包括管道气和东南沿海的LNG能源。第三、加强产业链协同效应,保障产供销相对一致,如以气定改,能落实供应多少天然气,才决定改装多少锅炉;第四、完善产业链的一些储气、调峰、应急措施,这也是今年4月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一些应对措施。

对于我们来说,将全力争取气源气量落实,积极对接气源单位,做好协调沟通,同时加快重点项目和输配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完成建设任务。另外,在应急、储存、储备这些方面要做更多扎实的工作,在天然气用气量大的冬天,提前准备一些储备量,以保证在需求紧张时段能保障供应。

微信图片_2018081416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