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基建类投资“挑大梁” 发挥好宽信用头雁效应

2022-08-17 05:0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孙璐璐
证券时报网 孙璐璐 2022-08-17 05:00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从目前国开行、农发行和多家国有大行披露的信息看,8月以来,国开行、农发行的基础设施基金加快项目落地节奏,多家国有大行陆续跟进信贷投放。

在7月多项经济指标回落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增速可谓格外亮眼。在当月新增信贷中,亦有不少分析认为,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投放就是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的基建类信贷项目“挑大梁”。这种趋势在8月后会更明显。

随着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政策继续加力,三季度的宽信用力度相信会走出7月的低迷,整体保持平稳有力。这背后则离不开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所发挥的头雁作用。

可以预见,宽信用头雁效应仍存空间。在3000亿元基础设施基金的有序带动下,撬动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等银行信贷资金的跟进投放,未来几个月以基建项目为代表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投放有望保持高位。尤其是三季度历来是下半年基建项目施工、信贷投放的有利时段,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将成为下半年基建投资继续发挥稳经济重要作用的关键期。

今年3月以来,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利于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在当前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政府引导加大投资力度,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超200万亿的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中,基建领域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近两成,房地产贷款则占近两成半,二者均是存量人民币贷款的主力。后者因行业遇冷面临着融资扩张乏力的现状,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下,基建领域发挥信用扩张牵引作用,有利于保持信贷增长总量平稳。不过,在短期稳定信贷增长总量的同时,也应放眼长期,注重信贷结构优化的久久为功。

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是大势所趋。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应继续通过基建投资等传统领域的信用扩张,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同时,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向高端制造业、绿色投资等经济转型重点领域,使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稳步提升,这也是央行所谓“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应有之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