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从公募基金加仓消费股说起

2022-07-30 07:0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桂浩明
证券时报网 桂浩明 2022-07-30 07:00

  桂浩明

  

  进入7月,公募基金陆续披露上半年经营情况,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多家公募基金在加仓消费股,贵州茅台等股票再度成为诸多基金重要的持有品种。

  众所周知,消费股在前年年底、去年年初时有过一波很大的上涨,但随后开始了漫漫下跌之路。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公募基金的高仓位持有消费股的现象也颇有微词,对“抱团取暖”状况出现了不少批评。公募基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陆续减持消费股。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种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公募基金又重新加仓消费股。

  客观而言,公募基金现在加仓消费股是很有理由的,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消费股出现了较大调整,像贵州茅台此间的最大跌幅接近37%,很多之前的明星股甚至股价腰斩。而这样一跌,不但修正了原先的高估值,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风险,特别是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股价已经显得比较便宜,投资价值凸现。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公募基金加仓这些股票是必然的。

  当然,在今年上半年,消费股并非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开始于5、6月份的反弹,行情的热点是在新能源、汽车等板块上,一些公募基金也确实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不过,这个热点多少显得有点拥挤,股价上涨的速度也比较快,并不是特别适合那些习惯于做慢牛行情的公募基金。

  再进一步说,由于今年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比较大,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情绪普遍偏于谨慎甚至保守。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股作为防御性品种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特别是其中的那些品牌优势突出的公司,它们往往有能力穿越经济波动的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平稳增长。贵州茅台日前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一个年盈利超过500亿元的公司,还能够有这样大幅的增长,对于坚持理性投资理念的人来说,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

  相比之下,由于经济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近段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股市上的资源品板块形成一定的压力,这就促使投资者更多地关注具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股。公募基金在当下的一种投资策略,即坚持稳健性的原则,力求逢低介入有足够安全边界、可以长期持有的股票。这也表明部分机构投资者在价值与成长方面尽可能实现平衡,但又相对倾向于价值的思维。这一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认识当前的市场形势,是有很大启发的。

  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俄乌局势紧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上半年全国GDP的增速为2.5%。现在看来,下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回升,但是要实现全年的既定目标还是很有难度的。在这样大背景下,股市运行自然不太可能出现所谓的大牛市行情,而更多是会以震荡整理、区间波动为主要特征。这就决定了股市的投资机会主要表现为存在一定力度的结构性行情。近期出现的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上涨,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行情。

  但市场毕竟是丰富多彩的,热点也不可能只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中。而消费股的活跃,则提示出结构性行情泛化的某种态势。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公募基金不断加仓消费股,下半年很可能出现以消费股为龙头的行情,再现多年前曾经有过的消费从防御品种转为进攻品种的一幕。

  不过,考虑到当前必选消费活跃度还不高,全社会的消费意愿并不很足的实际情况,指望下半年消费有大幅度增长未必现实,这样即便消费股有行情,其本身也是结构性的,不是所有消费股都会大涨。其实,公募基金目前加仓的消费股,也是精挑细选的,这也提示投资者,对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股的行情,也是需要理性对待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