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积极回应市场关切 别让金融虚假信息肆意“冲浪”

2022-07-21 01:4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秦燕玲
证券时报网 秦燕玲 2022-07-21 01:45



见习记者 秦燕玲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不时传出有关金融机构的不实信息,虽然事后都被证伪,及时避免更为恶劣的影响,但在社交媒体链式传播的背景下,金融虚假信息的潜在危害值得充分重视。

政策信息跑偏,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不一,具体到金融行业,信息传递不畅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基层金融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若因流言广泛传播而造成流动性风险,甚至伤及市场预期和稳定性,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因此,对待性质特殊的金融虚假信息,相关各方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以积极主动姿态,披露事实回应关切。近段时间以来出现多次涉及金融行业虚假信息传播,甚至出现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等现象,正是从反面说明了“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金融相关信息天然具有不对称性,金融机构和公众在信息的完备、及时和专业等方面,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状态。如果所谓“内幕人士”掌握信息出口并使之成为一门生意,再被“有心之人”横加利用,信息难以证伪,原本应该多元化的意见场趋向“一言堂”,理性战胜非理性将变得更为困难。而且,金融风险事件容易触动公众神经,如果相关方面未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处理,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悬而未决,面对财产权利的巨大不确定性,恐慌情绪很可能加速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归根结底,仍是要回到理性沟通、及时澄清事实的道路上来。

情绪太多而事实太少,很多时候是上网“冲浪”的常态,导致网络友邻无论利益相关与否,都沉浸在自己筑起的信息茧房之中。通过权威第三方,如监管机构层面的发声、背书自然有利于弥合当事双方嫌隙,但要从根本上破解信任难题,最重要的仍是机构层面及时、迅速对外发布信息,让客户及公众能及时掌握问题解决进度。事实多一点,情绪就少一点。

此外,媒体也要把权威信息及时扩散出去,保证意见场上有多元声音存在;面对个别扰乱正常传播秩序的别有用心的行为,社交媒体平台方要加强把关,相关法律法规也应适时予以整治。

总之,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激浊扬清,让网络重回清朗,保证金融信息有序流动,不让虚假信息肆意“冲浪”。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