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上海:消费强势回补 专家建议持续激发活力

2022-06-06 01:03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张淑贤
证券时报网 张淑贤 2022-06-06 01:03

端午小长假期间,刚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上海,线下消费强势回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多个购物中心发现,除影院、健身房等密闭活动场所尚未营业外,其余业态几乎都已恢复营业,客流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下消费超预期恢复,这是过去两个月被压抑消费需求的释放,可以说是消费的短期回补,未来应考虑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推动消费复苏。

线下消费现报复性增长

6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海闵行一家购物中心时,门口已排起长队,消费者扫场所码和测体温后进入,购物中心内的顾客数量已与疫情前基本相当。

购物中心内90%以上的商户都已开门迎客。一家化妆品会员店内,顾客三三两两地挑选着商品,较大的折扣幅度吸引着消费者将一件件化妆品放进购物篮。“被关了近3个月,缺的东西太多了,终于可以畅快地买了。”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与其他大多数购物中心尚未开放餐饮堂吃不同,该购物中心个别餐饮店已允许店内就餐。一家火锅连锁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对人数有限制,最大客流量不能超过50%,“每个区域会安排几桌。”

6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另一家购物中心时,客流量更多,且除了餐饮不能堂吃外,其余业态都已恢复营业,超市、美妆、服饰和金饰品店等应有尽有。

6月5日上午,开市客超市各类商品前人头攒动,一些肉制品开门不久即被抢空,当天上午12点20分左右,入店人数已近7000人。

相比购物中心和商超,街边小店更是几乎全部恢复营业。以记者小区附近一家早餐店为例,尽管疫情后每根油条价格由2元涨至2.5元,但每天早上依然排长队。

尽管小长假期间的消费数据尚未公布,但劳帼龄预计,数据达到去年同期甚至超过去年同期都有可能,“这可以看作是消费需求被压抑后的释放,也即消费的短期回补。”

建议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由于上海已就鼓励汽车消费推出系列措施,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汽车销售门店发现,前来咨询购车事宜的消费者不少。

6月3日一早,李先生即来到一家4S店咨询车辆购买事项,“车牌额度增加,且部分汽车的购置税减半,就动了买车的念头。”

上海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简称50条)指出要大力促进汽车消费。记者走访发现,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更受欢迎。特斯拉、蔚来和理想等多个车企的销售门店都有顾客在咨询购车事宜。在特斯拉一家销售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恢复营业后,前来咨询的人还可以,“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购置税减免以及上海1万元的补贴,优惠加起来也有约5万元。”

“从上海已出台的促消费措施看,汽车消费力度是最大的,比如4万个车牌投下去,效果立竿见影。”劳帼龄向记者表示,“大宗消费的拉动效果是最快的,除汽车消费外,上海还应尽快制定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的补贴细则。”据悉,上海在50条中已提出实施家电以旧换新计划,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按规定予以适当补贴。

劳帼龄表示,消费短暂回补后,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持续推动消费复苏,上海相关部门和商家都应多动脑筋。

“上海往年启动的‘五五购物节’是很好的尝试,今年时间点过了,如何优化方案,将造节、促销和惠民政策三者结合起来,产生乘数效应?”劳帼龄表示,“线下商家应因势利导,用‘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进一步集聚商场人气;线上商家要用平台经济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内需。”

“消费券是多地促消费政策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希望上海可以推出更精细化的促消费措施。”劳帼龄认为,考虑到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伤”较大,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在小微企业处进行使用的纾困消费券。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