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互联互通再扩围增添资本市场活力

2022-05-30 00:37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程丹
证券时报网 程丹 2022-05-30 00:37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近日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同时,获准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程序进一步简化,可投资范围从此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始终如一并不断加快节奏,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双向开放,沪深港通机制逐步完善,QFII新规落地实施,外资投资A股市场渠道不断拓展,投资便利性显著提高,A股在国际指数中的比例逐步提升。自开通以来,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达1.61万亿元,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约为5%,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路径,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亦是大势所趋。ETF具备风险分散度好、透明度高等特点,可以更多地引进长期战略投资者,间接促进A股和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扩容,提升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两种方式均无需另行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统一资金跨境管理,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稳健性,扩大资本项目流入,加快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托管银行,提升金融体系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能力。

伴随着国际资金的进入,给国内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内机构只有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在与外资机构的同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上市公司也需要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多做功课,专注主营业务,努力提升投资回报率,才能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已渐入佳境。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度竞合,以及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