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现金类产品整改见效 3家理财公司指标降至30%之下

2022-05-12 01:58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刘筱攸
证券时报网 刘筱攸 2022-05-12 01:58

数据来源:银行理财登记中心 刘筱攸/制表 周靖宇/制图 视觉中国/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棋至中局,银行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整改攻坚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尽管距整改过渡期结束尚余7个多月,但截至4月末,交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等3家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均已压降至30%以内,提前锁定胜局(存续余额以子公司口径计,下同)。

此外,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四大国有行理财公司的整改进度也符合预期,有的甚至优于预期,其中3家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均在37%左右。

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长期以来,多家理财公司都硬性强调“规模”的重要性,即便已有意识地把客户往短期封闭、定开、最低持有期产品引导,但现金管理类依旧是获客、留客的首选利器。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多家全国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还集中在45%~60%之间。

增速放缓占比下降

“自从征求意见稿出来后,我们就有意识地把现金类产品的占比控制得很低,而且率先按照意见稿执行投资,所以业绩表现与一些同行相比确实显得一般,但是后期调整的压力就不大了。”某理财公司的一名投资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该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率先降至20%一线,且保持至今。

另外一家理财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如果单纯以理财子公司发行管理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口径来算,则该公司“妥妥控制在了30%以内”;但如果加上承接的母行委托管理的现金类产品,那确实比30%的达标水平还要高一些。“ 加上母行产品的分子分母,我们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余额占比其实是一直在下降的,而且各项指标也都参照现金新规的要求来执行。还有时间,我们相信可以如期达标。”该人士说。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光大理财、平安理财的整改也如期顺利进行,两家公司上述指标也均不超过40%。目前,大多数全国性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都已降至40%以下,只有一家位于华北的理财公司该项指标尚接近55%。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在继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16只,存续余额达到9.29万亿元,较去年6月中的7.78万亿元增加1.51万亿元。但受现金新规影响,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已有意识地控制发行节奏,截至2021年末,余额同比增速为22.89%,较上年同期减少了近42个百分点。

可见,虽然去年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依旧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实际上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多家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的环比新增其实还比较“厉害”。在动荡的市场行情下,这与银行和理财公司主动留客,以及客户为了避险而主动做出的选择有关。不过,在分子、分母同步放大的情况下,截至4月末,多家公司的现金理财占比依旧被稳稳地压降在四成以内。

整改有序替代品频出

为了承接现金管理类产品压降后让出的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的需求空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多家理财公司陆续尝试推出了品类丰富的短期限理财产品,一大批持有期一周、双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开放式产品纷纷现身市场。

此类产品在投资范围、集中度和资产久期方面比现金管理类产品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且较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弹性更大。同时,申赎机制又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相比封闭和定开产品更能满足流动性需求。

当时,农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等均较快地集中发行了一批有最低持有期的净值型产品和短期定开产品,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留存了客户。此外,还有理财公司推出既兼顾现金管理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又完全符合新规要求的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被称为“类货基”。

“类货基”的业绩比较基准设定和存量现金管理类产品有本质区别。新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参照中债(0~1年)国债财富指数、中证货币基金指数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等测算;而存量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业绩基准通常参考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七天或一定时间段的通知存款基准利率水平来测定。

“据我所知,这些产品很多是通过估值切换,原地改造成市价法的产品。改不难,就是变更合同,更改资产估值,但关键是收益波动加剧后客户的接受度问题。”某业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据观察,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彼时快速、集中发行的按日开放净值型产品,产品成立以来收益表现还算稳定。

与转化市价法产品发行同步进行的,是存量现金管理类产品底层资产的整改。参照新规,理财公司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底层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都进行了整改,信用下沉情况减少、资产久期缩短。从多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持仓可以看出,其配置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都出现了同比下降,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也缩短了。

有理财公司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底层资产的整改表示乐观。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过渡期内的整改压力较小,当前产品剩余期限正在逐月下降至合规水平附近,到2022年末将不再持有剩余期限超标的资产。而事实正如前文所述,从规模占比上来看,交银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也一直在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已率先压降并稳定在30%以下。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