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理性看待重要股东的进退

2022-03-30 03:08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蔡江伟
证券时报网 蔡江伟 2022-03-30 03:08

证券时报记者 蔡江伟

一则关于小米的不实传言扰动市场,导致小米股价异动。证监会和小米公司均对此作出严正回应。此事引发各方的热议。

自注册制试点以来,一批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依靠灵活的上市规则相继登陆A股市场。得益于人们对“硬科技”的殷殷期盼,它们中很多公司充分享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股价、市值节节高升,成为股市里的明星企业,背后的投资人也收获了丰厚回报。我们注意到,在这一轮科技浪潮中,企业VC作为创投圈的一股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它们依靠背后产业集团的优势,深耕自身所在的领域,用手中的资源赋能产业链公司,被投项目往往能够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成功IPO。在一个个“衔玉而生”的成功案例烘托下,闪耀着点石成金般的光环。这背后不仅是创投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有着资源深度整合的正向逻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个别公司在成功上市后,部分重要股东选择以减持等方式退出,公司的股价也随之有所波动。这不禁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猜疑:减持是不是意味着上市公司失去了重要股东的支持,公司的前景是否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这种现象,是否涉及利用产业资源做资本套利?类似种种疑问,从市场深层次的运行逻辑来剖析,实可不必过于担忧。注册制的基石是充分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IPO时,重要股东、重点客户信息等,都会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披露,这些信息同时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以某家已提交注册的拟上市公司为例,监管层就反复针对其股权结构、产品采购及生产、销售渠道、平台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多轮问询。在充分信息披露下,即便存在对重要股东的高度依赖,市场也会根据相应的风险水平给予其合适的估值。市场先生总是最聪明的那个角色,即便有某种套利策略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洗礼,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不可能成为主流。

企业家、投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认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企业不会生而伟大,成功IPO只是其中的一小步。重要股东的支持可以成为起飞阶段的加速器,但真正的硬科技,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用实打实的产品力来赢得市场的认可,以良好的收益来回报所有股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