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银行可转债各显神通促转股 市场会否买账待检验

2022-03-10 02:4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马传茂
证券时报网 马传茂 2022-03-10 02:45

  数据来源:德邦证券研究所 马传茂/制表 官兵/制图 视觉中国/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马传茂


“我们想上半年完成可转债转股”、“转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宽信用稳增长的有利环境下,多家上市银行陆续“放话”。

转股有赖于正股股价的上涨。为提振估值,已发行可转债的银行频频出招,披露亮丽业绩、增加交流沟通、大股东及核心员工增持等举措被广泛采用,甚至在选聘可转债项目保荐机构时,银行也将后者在转债发行后的市值管理意见纳为关键考虑因素。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提醒需谨防本末倒置,“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趋势和长期成长性,可在长期成长空间的实现过程中顺便实现可转债强制赎回转股,如果只是奔着转股的目的来做股价,最后多半实现不了”。

各显神通促转股

一边是稳增长、宽信用的政策支撑,一边是低基数效应带来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分红可期,这既使开年以来银行股的配置价值得到普遍认同,也为银行类可转债转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近期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陆续“放话”——“我们想上半年完成可转债转股”、“转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上市银行“各显神通”,或通过快报形式披露亮丽业绩,或增加机构路演、接受机构调研的频次,或推动大股东、董监高甚至核心员工增持,目的直指自身估值提振,并促成可转债尽快转股。

兴业银行为例,早在2021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管理层就透露,将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让投资者读懂并认可其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及投资价值,“过去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未来会在市值管理方面重视加强沟通”。

去年底完成500亿元可转债发行后,兴业银行于1月10日披露了首份上市银行业绩快报,并以24.1%的年利润增幅获得广泛关注。而此前一个多月时间里,该行管理层已合计走访25家机构。

“走下来的这些机构,统一认可我们的管理层是稳定的、兴业的股价是低估的。”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在2月下旬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该负责人还透露,计划在行内组织投资者交流的大团队,集合全行部门副总级别的骨干、专家,“组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随时充分交流”。

与此同时,为响应总行倡议,1月13日至2月18日期间,兴业银行子公司、分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子女)自掏腰包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股票近1700万股。据披露,此番参与增持的总人数超200人,以区间成交价计算,累计耗资约3.7亿元。

此外,去年6月完成200亿元可转债发行的南京银行,则在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接受了12次机构调研,与张家港行并列上市银行机构调研榜榜首。2月28日至3月2日,南京银行主要股东紫金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还在二级市场继续增持约1618.1万股股票,耗资约1.6亿元。

据统计,截至3月8日收盘,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年内累计涨幅分别约12.8%、8.2%,居上市银行前列。

谨防本末倒置

银行出招加强市值管理、提振估值的同时,二级市场能否真正“买账”仍需打一个问号。

通常情况下,当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时,银行可转债的部分短线投资者就有可能选择通过转股获利了结。但要实现大面积转股,需要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进而推动大部分投资者主动转股。

成都银行可转债为例,其募集说明书披露,当该行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时,该行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而转股价常常基于募集说明书公告前20日均价、公告前1日均价、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这三条底线来确认。这意味着,对于一家仍处于“破净”状态的上市银行而言,股价对应的PB(市净率)需要达到1.3倍才能触发可转债强制赎回,实现大面积转股。

受此影响,过往能触发强赎实现可转债退市的银行并不多。其中,中行400亿元可转债、工行25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200亿元可转债于2015年牛市触发强赎;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则在一波强势行情后,于2019年陆续触发可转债强赎。

有基金经理认为,“虽然市场普遍认同当前银行股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但对不同个股的预期并不一致,或者说看高的幅度不一、分化比较大,能否达到转股价格的1.3倍目标存疑。”

多位受访人士同时提醒,主动的市值管理有助于自身价值发现,但在此过程中,银行类可转债发行人也要“谨防本末倒置”。

一位资深研究人士认为,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趋势和长期成长性,“要真正实现强制赎回转股,就要让投资者看到长期成长空间,并在长期成长空间实现的过程中顺带实现转债转股”。

“如果只是奔着转股的目的来做股价,最后多半实现不了。”该研究人士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