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投资人买理财产品不能照抄快消品

2022-02-22 01:2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段久惠
证券时报网 段久惠 2022-02-22 01:20





证券时报记者 段久惠

近期,一只明星基金产品在第三方互联网基金代销平台“热销榜单”的变动引发关注,不少人质疑,如果说基民买基金不挣钱是频繁操作、追涨杀跌造成的,那么,平台方基于大数据算法推出的各类热销榜单,能否给投资人带来长期价值?甚至会不会利用从众心理带来“羊群效应”,进而加剧基民的追涨杀跌?

其实不仅仅是第三方平台,银行、券商App也有理财产品排行榜,这某种程度上是各家机构结合后台数据,基于逻辑、规则、算法的前端呈现。一些平台的热销榜单,就是实时筛选出购买量大、人气高的产品,作为存量客户面临海量基金产品“货架”挑选时的一个参考维度。从这个角度看,它的部分设置初衷是作为一个用户体验产品工具。但不妨思考一下,即使没有基于大数据的线上榜单,在传统的网点代销过程中,难道就不存在具有销售导向的排名吗?

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大了之后,都会对现金管理类、固收、固收+、权益、衍生品等各类产品全面布局,但在渠道端,往往出现债市大涨,固收类产品净值表现较好,固收类理财产品就大卖;而如果股票市场表现好,渠道网点就热销权益基金,权益基金规模由此大涨。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大部分时候都是追涨杀跌”的情况。

回到App平台的热销榜单上来,它的出现正是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金融营销模式的进阶。一个榜单,可以方便用户观察市场短期行情波动、产品及管理人在平台用户的口碑等,但如果销售导向因素被格外放大,将给理财用户带来多大的影响?

投资者教育工作固然任重道远,投资人买理财产品还是得结合风险收益偏好等多方考虑,要认识到金融行业不同于快消品领域,不是哪个产品热销买来就好用,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把关负责;更不应逃避的是,相比普通理财用户,机构的专业性、信息差优势仍然明显,更不能忽视适当性管理。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途径仅有母行渠道销售及他行代销,互联网平台等第三方渠道仍未开放。随着理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能够触达更为庞大投资理财客群的互联网渠道不断扩大,渠道端如何平衡好销售导向冲动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更应受到重视。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