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深圳楼市,为啥突然间淡了?

2022-02-18 01:3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李宇嘉
证券时报网 李宇嘉 2022-02-18 01:32


【环宇杂谈】

“去杠杆”“锚定价格”“预期引导”的三大效应将炒房预期压得死死的。

李宇嘉

当下的深圳楼市,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成交量创10年新低、价格“阴跌”,而是关切度在走低:谈房、看房、买房、炒房,与房子相关的一切,变得越来越淡了。

为何变得淡了?很简单,现在或未来,楼市不再那么诱人了。2022年处理“深房理”、“经营贷”等案件,让大家认清了深圳所谓的购买力“任性”,背后主要是杠杆。触目惊心的杠杆运作,也震惊了监管层,由此也开启了定向爆破式的“去杠杆”。从2021年5月份开始,深圳二手房价连续下跌9个月,学位房神话也被打破,福田百花片区的房价跌了40%。

大环境使然,这种跌势可能减缓,但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上涨态势了。因为二手房参考价已是长效机制,其“去杠杆”“锚定价格”“预期引导”的三大效应将炒房预期压得死死的。

交易情绪惨淡,加杠杆被锁死,无人愿意接盘、也接不起。二手房价跌跌不休,换房需求就实现不了,对于存量交易主导的深圳楼市来说,这是最大的BUG。一个换房交易案例,带动2-3套房的成交,这样的交易模式下,刚需通过“老破小”上车、改善人群“先卖后买”,整个楼市才能循环起来。但是,二手房价阴跌、关切度下降,显然阻碍了这一循环。

这也祸及了新房市场。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相互推动、轮动上涨,是深圳楼市的动力源,触发点是“价格倒挂”以及愈演愈烈的“打新”热潮,由此形成了涨价循环。现在,二手房价格看淡,“打新”也变得索然无味了,曾经的网红盘不得不启动全民营销。对于刚需来说,2020年以来的新增地块,全面启动限价,后面有得挑也有得选。

所以,刚刚过去的春节,深圳楼市很惨淡,二手房只网签了1套,新房也只卖了90套。当然,疫情多点散发,阴雨冰冻的天气持续多日,去年“就地过年”,今年很多返乡回老家了,开发商、中介也早早放假了,楼市怎么会好呢?但从根本上讲,大家都不关切了,交易情绪极其惨淡,用某开发商朋友的话来说,“现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过两三个月再说吧”。

开发商看碟下菜,1月份深圳新房只供应了12万平方米,销售达到36万平方米。他们在赌,3月初的重要会议后,久违的“小阳春”会如约而至。有赌的理由,因为政策“暖风”越吹越大,全国楼市“前低后高”已是共识。对新房库存只有6个月的深圳来说,不反弹都难。当然,若持续下跌,断然不符合“稳定当头”的顶层要求,但也绝非走向上涨的另一端。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政策决意走向长效机制。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也坚实地落地了,谁也承担不起再一轮的暴涨。正如郁亮所讲,去金融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再痛苦也得做,不要心存幻想。这么多年来,炒房屡屡得逞,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炒房和财富等同的逻辑,充斥在深圳人的骨髓里。政策一旦再次妥协,必然又会像火山一样爆发,而难以收拾。

当下的管理层,可谓政通人和,既有政策已是长效机制,涨价逻辑不再成立。即便有反弹,也是淡市、不好不坏。这是政策的智慧,巨大的交易摩擦下,市场情绪很难回到往日,高位的存量市场被搁置、冷处理。短期反弹会诱使部分人进入,但拉长周期看却发现收益索然无味。预期压制住了,供给侧改革就有效了,“十四五”深圳将供应89万套住房,57万套保障房、32万套被限价的商品房,这是定向给新市民送红包。久而久之,泡沫软着陆了。

(作者系房地产资深研究人士)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