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多国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据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最新发布的外商投资观点透视报告:
7月12日,欧盟《关于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条例》(下称“外国补贴条例”)将正式适用,这为欧洲的并购交易提出新挑战;
澳大利亚扩大其外商投资审查范围,监管措施日益严格;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通过首份执行与处罚指引,提醒投资者其将加大执法力度;
英国政府于今年3月发布了综合审查更新(The Integrated Review Refresh),以进一步指导需接受审查的交易类型。
锐敏律师事务所反垄断业务合伙人尹冉冉近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去年相比,西方国家强化监管的领域主要仍围绕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展开,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关注并非仅针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人。
监管趋严增加交易成本
在尹冉冉看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些领域的投资;关键基础主要包括和能源、交通、电信、水务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当然敏感数据也是欧美司法辖区主要关注的领域之一”。
以英国为例,去年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审查(National Security&Investment,“NSI”)机制正式生效,过去一整年英国审查案件的数量达到了800多起。“这是非常巨大的审查案件量”,尹冉冉说,而截至2023年4月,就是法案实施16个月的时间里,在800多起审查的案件里面禁止或撤销的案子有5起,还有10起案件是通过附加一些限制性条件的方式才得以通过的。
“近5个月,被禁止或被撤销的交易主要是集中在通信和先进材料、半导体领域,另外有3笔交易是被施加了限制性条件来保护敏感信息或确保产品供应的连续性,这3起交易涉及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这三个国家的投资,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是分布在通信、能源和国防这些敏感的部门。”尹冉冉补充道。
今年3月,英国政府发布了综合审查更新(The Integrated Review Refresh),以进一步指导需接受审查的交易类型。富而德的报告指出,英国政府将继续关注涉及量子计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国防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相关领域。为了保护英国境内的敏感信息、资金和/或活动安全,来自英国传统盟友的投资亦将继续受到审查,不论收购者的国籍如何。
在欧盟,“外国补贴条例代表了欧盟监管最新的变化,新条例的出现会使并购交易挑战更大,并且更为繁杂。”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中国反垄断业务部联席主管杜宁(Ninette Dodoo)表示,该条例赋予欧委会广泛的行政权力,其中包括对公共招投标及欧盟内部市场上任何可能涉及外国补贴的商业行为进行调查的权力,但是我们预计欧委会的重点将会是审查交易中可能涉及的外国政府补贴。另外,该条例所涉及的监管审查措施更为复杂的一点是:企业与公有实体在市场条件下建立的商业关系也将被纳入财务支持的计算范畴,而大部分企业从未特别关注过这种类型的活动。
澳大利亚近期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国家安全业务”的涵盖范围。富而德的报告指出,数据安全始终是澳大利亚政府审查外国投资时的长期关注因素,并且是政府审查离岸交易的重要考虑因素。举例而言,如果位于澳大利亚的目标企业拥有包含澳大利亚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库,或者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涉及访问敏感政府数据的权限,那么该交易将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作为批准条件,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可以附加涉及相关数据处理的限制性条件,并要求对交易进行独立审计以监督合规情况。
杜宁坦言,由于现在利率保持在高位,以及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完成一个交易的总体成本确实比以前高。所以基于当下的宏观环境,投资者不论是在并购和收购中都更加谨慎。
尹冉冉强调,并非所有来自中国、和技术或高科技有关的交易就一定会被禁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投资人在前期要对标的公司的业务进行非常具体、详细和充分的法律尽职调查,从而风险是否可控的。
这些行业有机遇
“尽管当前的监管环境趋严,但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很多潜在商业机会的领域。”尹冉冉说,“比如新能源相关的产业链”。
今年来,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
“由于中国的企业目前在相关产业链上具有全球领先的优势,所以这些领域在很多国家相对比较受欢迎。除此之外,TMT、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也充满机遇。一方面这些行业是符合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在其他的司法辖区,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包括东盟国家、中东以及拉美国家中,比较热门且受关注。”尹冉冉表示。
“此外,相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传统的消费品行业敏感性较低。”尹冉冉说,比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2022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绿地投资涉及的交易额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了中国企业在欧洲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交易额。包括电池或储能相关的投资,是中国企业在2022年对欧投资的主要领域。德国、法国、英国和匈牙利是2022年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主要投资目的国。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数据显示,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5.3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同期总额的17.8%。
尹冉冉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巨大的需求,这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目前来看,在很多‘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外商投资审查还没有对中国投资者构成实质性障碍。特别是东盟国家一些领域的投资,仍然是中国企业重点关注的投资国别以及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