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3周年系列上市公司访谈|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中国巨大市场空间将带动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朱凯2022-07-21 15:57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3年前的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标志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正式落地。

有目共睹的是,时至今日科创板市场已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ea63b965eb6699a53bf5de0e2ab88e2.jpg

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表示,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各研发项目均在顺利进行中,随着项目的开展,将不断提高公司在智慧汽车、智慧家居、可穿戴设备和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积累,持续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是世界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这一转移是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下,全球半导体产业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转移,而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应用的兴起则促进了该转移。

在关键领域不断斩获成果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及最新动态如何?能否详述一下是否已经产生经济效益?公司在相关关键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

戴伟民:芯原2020年8月18日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18.6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6.78亿元。上市后公司的募投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募投项目,公司的五个募投项目涵盖智慧汽车、智慧家居、可穿戴设备和数据中心等领域,这五个募投项目的承诺投资总额为7.9亿元,截止到2021年底,公司已在上述募投项目中投入5.07亿元,投入进度64.13%。

目前,各研发项目均在顺利进行中,随着项目的开展,将不断提高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目前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的成果具体如下:在智慧汽车领域,公司2021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收入为9908.8万元,收入增速达56.17%,公司在智慧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了多家客户,例如公司的GPU IP已经在汽车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智慧家居领域,芯原的NPU IP、VPU IP以及芯片设计能力全球领先,获得了众多国际行业巨头客户的选择;在智慧可穿戴领域,芯原面向低功耗应用所打造的nano和pico系列低功耗IP组合已在芯片和终端产品中获得了验证,另外,公司已为某知名国际互联网企业提供了AR眼镜的芯片一站式定制服务;在数据中心领域,芯原的视频转码加速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中国前5名互联网企业中的3家,以及全球前20名云服务提供商中的12家的采用。

此外,公司考虑到未来资金安排以及业务发展规划,于2020年使用2.65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以更好满足公司流动资金需求,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基于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技术人才体系建设并完善公司战略布局,推动Chiplet业务及RISC-V生态的发展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2021年公司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立临港研发中心,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新建了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公司进一步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以顺应产业链下游客户对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推动公司软件平台研发,夯实公司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设计能力。这一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金额人民币7.52亿元,公司拟使用3.9亿元超募资金及1000万元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芯原科技增资以实施该投资项目。目前,芯原正在通过IP芯片化 (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 (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 (Platform as an Ecosystem)实现Chiplet产业化。

重大机遇:世界半导体产业正向中国转移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所属行业具有哪些特征,该行业与海外相比尚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存在“卡脖子”现象?我国推出科创板以来,该状况有多大改观,以及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前景?

戴伟民:芯原的主营业务为半导体IP授权服务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所在的半导体产业是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与海外相比,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的政策鼓励支持,国内半导体行业未来充满了发展机遇。

与海外科技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半导体产业因为起步较晚,在基础技术和高端/前沿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芯原通过多年持续研发投入,已经拥有了国际领先的IP技术和丰富的IP积累,目前,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 IP、神经网络处理器 IP、视频处理器 IP、数字信号处理器 IP、图像信号处理器 IP 和显示处理器 IP 共六类处理器 IP、1,400 多个数模混合 IP 和射频 IP。根据IPnest在2021年的统计,从半导体IP销售收入角度,芯原是2020年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提供商,是全球前十名IP授权服务提供商中唯一一家中国大陆上市公司。

在全球排名前七的企业中,芯原的IP种类排名前二;从半导体IP种类的齐备角度,芯原在全球前七名半导体IP授权供应商中,IP种类的齐备程度也具有较强竞争力。除了IP业务,芯原还拥有涵盖14nm/10nm/7nm/5nm FinFET和28nm/22nm FD-SOI等先进工艺节点在内领先的芯片设计能力,目前已实现5nm系统芯片(SoC)一次流片成功,多个5nm一站式服务项目正在执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本的支持,科创板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人才、资本的聚集,为研发投入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发展而言,其重大机遇之一是世界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这一转移是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下,全球半导体产业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转移,而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应用的兴起则促进了该转移。

中国芯片内需和自给率持续提升。研究机构IBS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半导体公司的供应量占中国半导体市场的42.03%,而2020年和2010年分别为16.62%和4.42%。从市场应用角度来看,智慧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服务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将对半导体产生更多的需求。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因为自主可控、供应链短缺等原因,很多本土企业的产品近两年都有机会进入到大厂的供应体系,加上政策、资本的大力支持,非常利于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链格局来看,系统厂商、互联网企业、云服务提供商、车企等开始出现大量的自主造芯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通用芯片供应格局,曾经的芯片巨头将被迫调整芯片发展策略,释放出一些市场空间。这给部分本土半导体供应商,以及芯片上游的供应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高研发投入带动业务规模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之后,在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及成果、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研发投入与创收之间的关系?

戴伟民:科创板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科创板清晰简明的规则指引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规范治理;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解决了集成电路企业创新起步难的问题,为芯原这样的半导体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公司业务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另外,科创板的股权激励政策也有利于公司和优秀研发人才的长期绑定,帮助公司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与突破。

在公司治理方面,芯原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了各项内部治理制度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上市后,公司多次参加上交所组织的分享学习论坛,加强了对各项规则的学习,强化了合规意识,完善内控合规制度,使得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程度逐渐提升;此外,科创板信息披露规则较为清晰简明,并且要求保荐机构提供持续督导,因此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可以获得明确且全方位的指引;在投资者交流上,上市后公司加强了与投资者的沟通,目前设置了专用电话和邮箱,与投资者建立了沟通的有效渠道,接受投资者的咨询和交流。

在研发投入及成果方面,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属于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行业。芯原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IP授权公司和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自从创立以来,一直坚持高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先进性和较高的竞争壁垒。多年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带动公司业务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在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6.9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2.26%,随着营业收入高增长的规模效应不断显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04%,带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合理下降8.94个百分点。

科创板在员工股权激励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政策,比如允许带期权上市、解决了员工持股超200人的问题,都为公司吸引优秀员工和提升员工稳定性提供了支持。芯原注重员工关怀,并实行完善有效的培养方案和公开透明的晋升机制,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得益于此,公司人才相对较为稳定,在2021年,中国区员工离职率6.8%,远低于半导体行业18.2%的主动离职率(怡安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调研数据)。在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1118人,研发人员人均产出由2020年度的157.38万元进一步提升至191.35万元,同比增长21.59%。

链接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的“桥梁”

证券时报记者:“双碳”战略目标下,公司采用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公司如何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另外,请介绍一下公司相关的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情况。

戴伟民:公司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始终奉行低碳运营,关爱地球,创新开发绿色产品。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超低功耗的智慧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与服务器、智能家居等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从半导体产品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办公环境中,我们通过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从源头控制排放物的产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各设备开关处增加节能节电相关的提示标志,定期通过邮件、企业微信等进行节能意识提醒与宣传,以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增加员工对温室气体及废气的危害认知。

公司目前已发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呈现了芯原2021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工作成绩。

2021年是芯原成立20周年,对于芯原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2021年,芯原在追求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在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在芯原“公正、关爱、分享、快乐”的企业文化下,我们与员工携手共发展;作为链接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的重要“桥梁”,我们积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主办多个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交流活动,推动集成电路行业生态共同发展;我们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与多所高校保持紧密合作,积极推动创新型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培育。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为主的集中解禁,能否介绍一下我公司的相关情况?

戴伟民:芯原在2020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在2021年8月份已有一批首发原股东解禁,公司及股东综合考虑了询价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降低股东减持对股价行成明显压力。公司股东嘉兴君祥、嘉兴君朗、华芯投资、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s、上海艾欧特投资、Anemoi Capital Limited、SVIC No.25 New Technology Business Investment L.L.P.进行了部分股份的询价转让,诺安基金、景林资产、UBS等1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受让,最终合计受让2099万股,占总股本4.28%。

公司在2023年8月将有VeriSilicon Limited、富策控股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橙投资方以及部分员工持股平台解禁。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