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5日,英伟达官方表示,其技术依然领先行业一代,是唯一能够运行所有人工智能(AI)模型并应用于所有计算场景的平台。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分析认为,英伟达此举是为了回应华尔街对该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主导地位可能受到谷歌芯片威胁的担忧。
英伟达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们对谷歌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我们也将继续向谷歌供货。”
“英伟达领先行业整整一代——是唯一一个能运行所有AI模型、并在所有计算场景中部署的平台。”
英伟达补充道:“与专为特定AI框架或功能设计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相比,英伟达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强的通用性以及更好的可替代性。”

上周,谷歌发布了最新的大语言模型Gemini 3,多位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其已经“超越”了OpenAI的GPT模型。该模型是使用TPU进行训练的,而不是英伟达GPU。
分析师指出,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超过90%,尽管Blackwell价格昂贵,但性能强大。
不过,近几周以来,谷歌的自研芯片作为Blackwell芯片的一种可行替代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谷歌云内部高管透露,扩大TPU的市场采用率,有望帮助公司抢占英伟达年收入份额的10%。
在一周前的内部会议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坦言,尽管公司交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单,但市场对英伟达的预期已经高到令公司陷入某种"无赢局面"。他直言:"如果我们交出糟糕的季报,哪怕只是差一点点,看起来有一点点不稳,整个世界就会崩溃。"
这样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尽管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但在谷歌发布Gemini 3后,市场的风向开始转变。谷歌的这一模型采用的是自研TPU进,而不是英伟达GPU,更重要的是,业内认为其已经“超越”了OpenAI的GPT模型。
11月25日美股盘中,英伟达股价一度重挫逾7%,市值瞬间蒸发近3500亿美元,虽随后跌幅收窄,但最终仍收跌2.59%,收盘价177.82美元,创两个多月收盘新低。英伟达曾在10月29日触及212美元/股的历史高点,当时总市值达到5.15万亿美元,不过目前其股价较该历史高点已跌去约16%,市值蒸发超8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伟达近期已驳斥了市场上关于科技公司循环交易、AI存在泡沫的观点。但从股价表现看,英伟达释放的对AI行业的信心,并未充分打动投资者。
AI格局变化,也让与OpenAI关系密切的英伟达未来获得订单的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目前英伟达通过投资与OpenAI、xAI形成一定的绑定。黄仁勋在上周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他相信对OpenAI的投资将转化为巨大的回报。然而,上周谷歌发布Gemini 3,该模型在几乎所有主流基准测试中实现全面领先,谷歌开始对OpenAI的优势地位形成威胁。有消息称,OpenAI CEO奥尔特曼在内部备忘录中承认,谷歌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可能给OpenAI带来暂时的经济压力。
后续要向市场证明AI需求将持续强劲,英伟达或需拿出更多有力的证据,而要说服投资者AI泡沫不会破裂,各科技大厂和大模型独角兽,则需要证明AI投入可以转化为足够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