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重磅方案落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少龙2025-11-20 19:13

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出炉。

11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广东打造为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

锚定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到2027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打造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培育若干高价值数字产业新赛道,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突破6万家,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六大主要任务

《方案》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围绕数据基础设施、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适数化改革、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六大主要任务: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核心要素供给。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新范式、优化数据要素供给新生态、打造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新高地三方面提出工作任务,着重推动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强化数字经济核心要素供给。

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围绕“构建可信数据流通‘一张网’”“打造绿色协同算力‘一张网’”“打造空天地海通信‘一张网’”三方面提出工作任务,强调各类基础设施的统筹部署、协同联动,形成数据基础设施三张网。

推进适数化改革,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围绕“以制度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以生态打造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要素保障促进数字经济动能释放”“以数字政府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质效”等四方面提出工作任务,强调围绕数字经济治理、平台企业培育、关键要素保障、政务服务升级四个方面推进适数化改革,破除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围绕“引领数字技术新突破”“布局数据产业新赛道”“加强算力产业新供给”“构建算法产业新生态”“拓展终端产业新场景”“锻造产业链韧性新体系”等六方面提出工作任务,强调以数字技术突破带动数字产业“数据—算力—算法—终端”全链条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围绕“加速传统企业数智升级”“深化重点产业智改数转”“推进数字城乡融合共进”等三方面提出工作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企业、产业、城乡三类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并突出人工智能在转型中的赋能作用。

深化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围绕“协同推动‘数字湾区’建设”“深化省际数字经济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数字经济开放空间”三个方面提出工作任务,强调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省际合作、国际合作三个层次,全面提升全省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水平。

158项改革举措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2月底,国家数据局正式批复包含广东省在内的7个地区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近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函复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等7个地区试验区建设方案,围绕7方面158项改革举措开展试点试验。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表示,此次试验区建设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长短结合,聚焦破解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对当前急需探索和“十五五”中长期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强化系统布局、因地制宜,立足综合性试验定位,布局要素、设施、创新、产业、转型、合作、治理等7方面重点任务,同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试点试验;三是加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国家层面强化数据、资金、项目等各类要素和综合性政策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突出改革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按程序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制度,切实在全局形成破解难点堵点卡点的改革动力。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一项创新性很强、挑战性很大的工作,需要抓好关键场景和载体,才能有效发挥出数据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赋能作用。”陈荣辉表示,当前,国家数据局正围绕企业、城市、集群、试验区四类关键载体推进形成一整套政策组合拳,下一步还将推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快研究制定批次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政策文件等。

除了广东,其他试验区也将进一步展开部署。其中,上海提出将依托长三角数据合作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创新协同、场景开放,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长三角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江苏表示将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浙江提出将坚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双向赋能,深化企业、人才、市场、平台等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责编:李丹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