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幸咖啡大股东大钲资本考虑竞购COSTA咖啡的消息引发关注,彭博消息称,其持有者可口可乐正考虑出售,目前讨论处于初步阶段。
在COSTA咖啡收购传闻之前,另一咖啡头部品牌星巴克已完成中国业务的架构调整。11月4日,星巴克宣布与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以40亿美元估值成立合资企业。
快餐领域的并购整合同样活跃。11月10日,CPE源峰宣布向汉堡王中国注资3.5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约83%股权,原股东RBI保留约17%。
餐饮圈的“热闹”从来不在灶台。当下,一场围绕品牌、渠道与资源的并购大战正席卷咖啡、洋快餐、中式餐饮全赛道。
从面临退市、亏损、巨额赔偿,到实现盈利,再在2023年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咖啡公司。过去几年里,瑞幸成功“翻盘”。
11月17日晚,瑞幸咖啡发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152.87亿元,同比增长50.2%;GAAP(公认会计准则)营业利润17.77亿元,营业利润率11.6%;门店总数达29214家。
对于近期流传的上市传闻,瑞幸咖啡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近日的业绩会上回应称,“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而关于大钲资本正考虑竞购COSTA咖啡的传闻,瑞幸方面目前未予回应。
窄门数据显示,COSTA如今在中国的门店有341家。记者于大众点评搜索发现,COSTA咖啡目前在深圳门店仅剩南山区阿里中心1家。整体口碑不错,但消费者普遍认为“其价格偏高”。
一位餐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COSTA坚持稳健策略,导致扩张速度缓慢,但其在全球市场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国际门店。如果大钲资本顺利拿下COSTA咖啡,无疑将与正在布局出海业务的瑞幸咖啡形成协同效应,也将对全球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带来重要影响。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近日指出,并购市场是“投资中国未来的黄金通道”。这一判断在餐饮整合浪潮中得到深刻印证。
除了咖啡赛道,快餐领域的并购同样令人关注。其中,CPE源峰宣布向汉堡王中国注资3.5亿美元。据悉,该交易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双方计划到2035年将汉堡王中国门店从1250家扩张至4000家以上,实现可持续的年度增长。
不久前,百胜全球也宣布启动对必胜客品牌的战略评估,考虑包括完全剥离、成立合资企业或出售部分股权在内的多种可能方案。与此同时,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的母公司通用磨坊也计划出售其中国区门店业务,已吸引多家机构参与竞购。
中式餐饮企业也在通过并购加速战略转型。比如海底捞,2025年对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的收购,意味着其切入平价赛道,进一步完善了客群覆盖。
纵观当前餐饮行业并购,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控股收购成为主流;二是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多采用“增资+股权转让”组合方式;三是并购主体多元化,涵盖私募股权、产业资本、同行企业等。
广发信德投资总监宋红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身稍具规模的餐饮企业现金流较为充沛,然而赛道越来越细分,企业若想实现更进一步发展,并购同一个赛道或关联性较强的业务是便捷又省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