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周三(11月19日),美联储公布了10月28日至29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存在较大分歧。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在2025年剩余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可能是合适的”。周三公布的会议纪要还显示,“有几位”决策者反对12月再次下调基准利率。会议纪要写道:“许多与会者认为,基于对经济的展望,全年保持目标利率区间不变可能是适宜之举。”不过,也有若干位官员指出,若经济表现与预期一致,12月再次降息“很可能是合适的”。该纪要凸显出美联储内部就通胀与失业哪一方对美国经济构成更大威胁存在不同看法,这也加大了12月利率决定的不确定性。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32.7%,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67.3%。美联储到明年1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9.9%,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3.8%,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6.3%。
而据央视报道,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将不会发布10月份就业报告,并指出会将这些非农就业数据纳入11月份就业报告中。
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10月份的家庭数据(用于计算失业率等关键统计数据)无法追溯收集,11月份的就业报告将于12月16日发布。
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后,美国股市涨幅微幅收窄;标普500指数最新上涨 0.26%。截至收盘,道指涨0.1%,纳指涨0.59%,标普涨0.38%。热门中概股收盘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53%。
国际油价方面,截至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0美元,收于每桶59.44美元,跌幅为2.14%,为一周来最大跌幅;2026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8美元,收于每桶63.51美元,跌幅为2.13%。
荷兰政府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
据新华社报道,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9日发表声明,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
声明称:“鉴于近期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措施的恰当时机,即在与我们的欧洲和国际伙伴密切磋商后,暂停根据《货物可用性法案》对安世半导体公司下达的行政令。”
声明表示:“我们将继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与中国政府进行建设性对话。”
据中国商务部介绍,荷兰政府9月30日发布行政令,不当干预安世半导体企业内部事务,之后荷企业法庭作出剥夺中国企业股权的错误裁决,严重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中方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采取切实措施,对合规的用于民用用途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尽最大努力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畅通与稳定。
流动性支撑减弱,A股市场或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近日,A股市场连续震荡回调,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出现明显调整,市场风格逐渐从成长向价值切换。这一变化背后,是国内外流动性边际收紧、政策真空期延续以及市场对经济基本面修复节奏的重新评估。受访分析师表示,短期内指数继续向上突破虽存在阻力,但持续回落的风险较低,市场或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针对近期市场变动原因,受访分析师都提到了流动性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
光大期货金融工程分析师王东瀛表示,本轮“牛市”自6月启动以来,境内外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是基础条件,叠加国内高科技产业过去2年存在系统性低估值的背景,科技题材上涨明显。截至11月中旬,上述条件未发生系统性改变,但边际增量明显减少。
在海外流动性方面,王东瀛进一步表示:“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大幅下降,市场普遍担心在美国核心经济数据缺失的背景下,美联储继续降息可能加剧美国经济滞胀的风险,使得美股及新兴市场股指连续3周回调,A股也受到影响。”
同时,国内流动性同样呈现边际收紧趋势。“市场对年内降息预期不强,流动性边际增量有限。国内市场进入政策真空期,市场缺乏进一步的事件性催化。因此,A股指数短期继续向上突破存在阻力,但持续回落的风险同样较低,预计短期以震荡为主。”王东瀛称。
国联期货股指分析师项麒睿从数据层面补充说,本月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流动性支撑数据下降,同时流动性支撑逻辑也走弱。
“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推动美元短期延续强势趋势,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波动,使得前期依托结汇资金和跨境流入的A股流动性支撑减弱。国家外汇局统计显示,10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77亿美元,环比有所收窄,印证了此结论。同时,10月M1同比增速回落,M2-M1剪刀差扩大,资金活性也边际降温,再加上美国SOFR利率持续高企引发海外流动性担忧,对新兴市场情绪形成拖累。”项麒睿说。
在流动性支撑减弱的同时,A股市场风格也在发生明显变化。11月以来,资金从前期涨幅较大的成长板块向估值较低、盈利稳定的价值板块轮动。
王东瀛认为,市场正在重新聚焦基本面逻辑。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场各主要财务指标已经连续4个季度回升,在没有政策转向和巨大外部冲击的情况下,目前基本可以确定本轮经济周期的底部已于2024年三季度出现。但是,不同板块间基本面存在巨大分化。
“以AI为首的新质生产力题材虽然具备中长期成长逻辑,但自6月以来涨幅较大,估值已处于高位,市场追高意愿较为谨慎。而消费、周期等传统经济板块虽在复苏过程中,存在补涨逻辑,但短期难以进入基本面‘牛市’。在此背景下,市场成交量和波动率逐渐降低,风险偏好下降,板块轮动明显。”王东瀛说。
项麒睿则从历史对比角度分析了当前风格转换的持续性。他将今年6—10月与2020年后的市场环境进行类比,表示两者在出口强势、美联储降息预期、流动性支撑等方面存在相似性。
“当前M1的走势预示着PPI回升趋势有望延续,并可能在明年二季度附近实现同比转正。”项麒睿称,10月PPI环比实现年内首次转正,CPI同比也由降转升,显示国内通缩压力正在缓和,物价正处于温和修复通道。同时,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改善通常领先于物价回升,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连续2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未来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的预期非常强。在目前流动性支撑减弱叠加利润修复预期增强的背景下,价值风格或将延续。
面对市场风格的变化,投资者应如何应对?是逢低布局成长板块,还是增强价值板块配置?
王东瀛建议,短期以做空波动率为主,例如股指期权宽跨式双卖等。中期来看,他仍看好“科技+黄金”的杠铃配置。“尽管市场对AI中下游需求存在一定顾虑,但短期难以证伪,对AI上游的基础设施投资是2026年较为确定的主线。考虑到中美均处于降息的大周期中,流动性适度宽松的主基调不变,仍利好科技板块。黄金则在规避地缘风险、美债违约风险等方面具有较为顺畅的逻辑。”
但他也表示,成长板块能否发力,仍需关注2026年中央财政的发力方向和节奏,以及宏观经济数据何时企稳回升。
基于上述分析,项麒睿则更明确地建议增强价值板块布局。他补充说,中证10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拥挤度差额再次触及近两年高位,存在潜在回归势能。沪深3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的比值自10月以来回升势头或将延续,随着类似于2020年物价的逐步回升和利润修复的趋势,类似2020—2021年的跨年价值风格行情的预期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