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香港租金上涨背后的“深港通勤族”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家明2025-11-18 19:52

香港楼市正在逐步复苏。

清晨,罗湖口岸的过关人流已开始涌动。“我每天早上7点出门,从罗湖口岸过关去香港上班,全程算下来接近一个小时左右,即便是麻烦了点,但可以省下不少钱。”在香港工作的陈胜(化名)之前租住在香港大学附近。现在,尽管每天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在通勤上,但他并不后悔这一选择。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香港楼市正稳步复苏,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美联“租金走势图”显示,今年10月以实用面积计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报约38.71港元,环比微跌约0.18%,连升8个月后稍作调整。不过,美联物业分析师岑颂谦认为,传统的租赁旺季结束,租金也仅仅轻微回落,今年前10个月香港租金仍累计上涨2.76%,高于2019年7月的纪录高位38.33港元。“随着香港本地住屋需求增加,加上政府积极吸纳人才,私人住宅平均呎租短期内会高位震荡,明年有望继续上升。”

陈胜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香港大学附近租住的房源,月租金较去年同期上涨近1000港元,相当于不到深圳40平方米的户型,租金要1.5万港元到1.6万港元左右,而且那边租住的客源很多来自于通过香港高才通、优才计划赴港的人士。

(香港出租房源 吴家明/摄)

现在,陈胜搬回了罗湖口岸旁边的一个二手房小区,60平方米的户型月租在5700元左右。“这边房租相较两三年前还跌了一些,只是没有房价跌得多。”对于陈胜而言,深港通勤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生活质量的权衡,“从小区走去罗湖口岸不到10分钟,附近生活非常便利,价格也实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便加上每天接近90元的交通成本,居住成本还是比香港低很多,而且住得也宽敞一些。

陈胜的经历并非个例。在他看来,选择加入“深港通勤族”也是因为两座城市的“楼市变化”。香港楼市正在逐步复苏,一些国际大行也看好香港楼市前景。近日,中原地产的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3日至9日一周内,香港二手住宅价格延续反弹,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按周环比上涨1%,收报141.72,为连续两周上升。近日,香港油塘柏景峰项目将启动首轮销售,推出150个单位。据了解,项目认购反映热烈,截至17日晚收票量已达可售单位数的18倍以上。

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自2025年3月以来香港住宅价格已反弹超过4%,预计到2026年底楼价将再反弹约5%。报告指出,香港住宅市场复苏迹象明显,包括股市表现韧性、被压抑的需求释放、银行上调物业估值、二手市场挂牌量下降、利率有望下降、租金上涨、内地买家兴趣稳固以及金融产业复苏等因素。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表示,港股表现强势或触发财富效应,楼市也有可能紧随反弹,预计第四季度香港房价涨幅大概在3%至5%。

记者在罗湖口岸附近采访时了解到,由于香港租金持续高企,有不少“新港漂”选择搬回深圳各个陆路口岸附近租房。此外,记者也采访了香港上水的几位房产中介经理,受访人士表示,楼市政策放宽促使部分买家加快了进入市场的决策步伐。对于内地买家来说,香港的“租金回报率”一直是参考的重要指标。记者也采访了几位准备在港置业的深圳购房者,他们均认为高租金回报率是吸引其赴港置业的关键因素,但也会考虑其他影响房价走势的因素。

责编:李丹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