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存储市场供需微小失衡容易导致价格剧烈波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一鸣2025-11-17 21:26

11月17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四季度业绩指引和存储大周期对晶圆厂影响等情况进行了更详细的披露。

此前财报显示,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3.82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7.8%。三季度末,公司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到百万片,增至102.3万片。12英寸和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77%和23%,占比平稳。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近日的三季报业绩会上介绍,当季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95.8%,出货量继续提升,销售片数环比增长4.6%至249.9万片折合八英寸标准逻辑晶圆,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以及渠道还在备货补库存,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晶圆平均销售单价环比增长3.8%,主要是因为产品组合变化,制程复杂的产品出货增加的更多。

展望未来,公司认为,四季度虽然是传统淡季,客户备货有所放缓,但产业链切换迭代效应持续,淡季不淡。因此,公司给出的四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持平到增长2%;产线整体上继续保持满载;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与三季度指引相比持平。

据披露,在进一步的问答环节,对于四季度业绩指引,公司管理层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四季度给的营业收入指引没有特别大的环比跃升,这主要是考虑到年底客户会为了明年做计划,在出货量上做一些调控。虽然指引看起来比较平,但我们的产线实际上还是非常满的。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5.8%,这说明订单很多,产线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客户担心,就算其他芯片都备齐了,万一存储器不够,整机也组装不起来。而且存储器价格高,其他芯片的成本也需要控制。大家都在为这个事谈判和观望。第二是网通行业。客户在四季度下单就比较谨慎,怕货拿多了,但市场的订单其实已经切换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所以我们在四季度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增长数值。”

谈及存储大周期对晶圆厂相关影响,中芯国际管理层认为,存储大周期对制造业是正面影响,但对终端厂商OEM来说,确实带来了价格压力和供应保障的挑战。现在谁也不敢保证来年存储器的供应一定充足,大家担心因为缺货,所以在制定来年生产计划时,客户普遍比较保守。虽然看到手机、家电、工业、汽车等市场都在恢复,消费类、网通也都很好,但没人敢大胆预测出货量一定能增长,原因就是不确定存储器能保证多少终端的用量。

“另一方面,存储器价格大涨,但整机售价又很难跟着涨,这就使得终端厂想办法从其他芯片上压价,导致行业竞争更激烈。如果客户不降价,份额就可能被更低价的新供应商抢走。因此大家对来年前两个季度的看法都比较保守。不过,这些问题未必不能解决,很可能像今年一样,年初预测保守,但半年后越看越乐观。”公司管理层告诉投资者。

如何看待后续存储价格和市场?中芯国际管理层分析称,当前AI产业占据了大量产能,导致主流供应商逐步退出碎片化、少量多样的细分市场。这一转变给众多中小规模供应商带来重要机遇,而他们中许多正是公司的客户。公司在该领域持续投入,并承接包括存储器在内的相关订单。从存储器市场规律看,供需的微小失衡会引发价格剧烈波动。据观察,存储供应短缺或过剩5%就有可能给价格带来成倍的影响。目前行业供应存在缺口,预计高价位态势将持续。

“此外,NOR Flash、NAND Flash及MCU等产品验证周期长、替代门槛高。即便有新厂商尝试进入,从流片到规模化量产也需至少16个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现有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将保持稳定,难以被快速替代。”公司管理层说。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