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大消息!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债权人会议通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映泉2025-11-06 10:25

11月6日,碧桂园(02007.HK)在港交所公告,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在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

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均获得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

其中,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一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83.71%,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二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96.03%,达成裁定通过的必要条件。

这也意味着,这家头部民营房企的境外债务重组跨过最关键的一道坎。此次纳入境外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0亿元(以兑换汇率7.2计算)。

回顾碧桂园境外重组历程,自1月9日披露重组方案关键条款,到4月11日正式公告重组支持协议,再到11月5日债权人会议投票通过,全程历时300天。

公告显示,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更关键的是,重组完成后,公司预计确认最高约700亿元重组收益,将显著增厚净资产。

不仅如此,碧桂园完成重组后,新债务工具的融资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0%—2.5%的低位区间,且具备实物付息选项,每年将为碧桂园节省巨额利息支出,大幅缓释现金流的挤压。而且,重组后可选方案中的债务期限最长高达11.5年,提供了充足的财务缓冲空间。随着后续重组方案的落地和经营面的持续改善,碧桂园的经营有望逐渐恢复。

与境外债务重组几乎同步,碧桂园的境内债务重组也频传捷报。9月29日,碧桂园8笔境内债券重组方案经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人民币133.32亿元。从9月19日境内债重组方案公布到29日8笔境内债券重组通过,全程仅用10天。在境内重组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预计可实现债务本金削减50%以上,债务期限最长达10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债券利率下降至1%,且付息方式调整为“先本后息”,显著减缓现金流的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碧桂园境外重组债务规模庞大、结构错综复杂,涵盖合计约177亿美元本息的34笔境外债务或偿债义务,覆盖多个法律辖区,包括纽约法管辖的美元债、英国法管辖的可转债,以及香港法管辖的银团贷款等。不同司法体系、不同发行结构叠加不同增信结构,使得方案设计复杂度倍增。在此基础上,碧桂园还统筹考虑上市公司层面的担保义务与多项双边债务的处理,确保重组方案的法律有效性与整体可执行性。

为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则,碧桂园推出“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多元工具组合。具体来看,方案包括现金、全额转股、大额转股与小额留债组合、小额转股与大额留债组合、全额留债等多个选项。碧桂园控股股东也带头表明支持态度,于10月13日签署不可撤回承诺,将11.48亿美元股东贷款的结余部分全额转股。

接下来,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讯,将成为最终重组落地前的最后一环。如若通过,则意味着本次境外重组完成收官。

校对:王锦程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