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10月20日在沪举行。论坛期间,三项重要成果发布。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编委会油品运输专业委员会于论坛上发起设立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标准体系。“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突破1亿大关”作为成果在本次论坛上进行展示。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推荐发布了“电动汽车航运火灾减损方案”。
多名与会嘉宾就提升航运金融现代化水平建言献策。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表示,为破解金融赋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缺位,建议设立国家级航运产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绿色、智能等关键领域。同时,建议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绿色船舶等提供贷款贴息、退税等精准激励。
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标准体系等三项成果发布
本届“金融与保险论坛”以“开放创新合作,共促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论坛设置了成果发布环节,共发布三项重要成果。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编委会油品运输专业委员会正式发起设立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标准体系。该体系具备灵活性、公平性与合规性三大优势。
其中,“灵活性”表现为能结合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成品油典型航线运价指数,计算覆盖国内主要港口之间的运价水平。“公平性”体现为可提供标准化计价参考,为市场主体提供依据。“合规性”则有助于降低违约风险,确保合约正常履行。该体系是建立在中国沿海成品油运价指数(CCTFI)基础上进行的完善优化,其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具有较大的推广潜能与规范价值。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突破1亿大关”作为成果在论坛上进行展示。协会保赔险入会总吨由1984年成立之初的47万增长至当前的1亿,年均增长14%。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推进“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任务实施过程中迈出坚实一步,协会作为亚洲最大保赔协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作为论坛承办单位之一,推荐发布了“电动汽车航运火灾减损方案”。电动汽车航运火灾减损方案由汽车、航运、保险三大产业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跨行业联合协作研究,通过“车端智能报警系统+船载感知及防火阻隔系统”,打通了“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链路,大幅降低电动汽车海运途中因电池热失控导致的沉船风险,为全球航运提供可复制的协同范式。
据介绍,该方案聚焦全球电动汽车出口领域的海运安全问题,为有效化解新能源汽车出口海运中的重大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与系统化解决路径,助力维护我国航运金融稳定与产业链安全,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行业成果。
专家建议深化航运保险产品创新
本届论坛的主题演讲重点聚焦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指数衍生品等服务创新,结合行业数智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金融与保险服务经验与实践等热点话题,为全球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单红军在演讲中表示,目前,金融赋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三大政策缺位。首先,顶层设计中缺乏针对航运与金融融合的专项战略规划,未形成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多领域的统一金融战略。其次,标准体系缺位,缺乏与IMO国际标准对接的官方认证机制,严重限制了资金向绿色、智能领域的大规模流入。另外,配套机制缺位,例如,现有船舶报废补贴额度低,与远洋船舶高昂造价不匹配;现行跨境金融管理与航运企业全球化运营需求不匹配;等等。
对此,单红军建议,创新政策工具,完善支持机制。设立国家级航运产业投资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绿色、智能等关键领域。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对绿色船舶等提供贷款贴息、退税等精准激励。政策性银行设立航运专项信贷额度,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引领战略投资。
围绕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表示,航运业应秉持开放合作,加强开拓创新,提升航运金融和保险体系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高海云建议,一是数据赋能航运金融保险创新。支持各类航运信息服务机构以数据平台为载体,加强航运、船舶静态数据汇聚,积极拓展国际数据资源。二是推进系统性政策创新。支持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落实航运改革五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三是助力推动航运服务“走出去”。推动上海航运指数优化编制方法、规范数据报送,积极争取国际互认,做强运价指数“上海标准”。四是支持航运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鼓励航运金融机构通过业务拓展、产品创新等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柳鹏认为,要发挥好航运保险、稳定器和减震器的作用,及时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为航运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他建议,深化航运保险产品的创新,加快完善多式联运责任保险供给,探索绿色船舶保险、智能船舶保险等新险种发展。推动建设航运保险的数据联盟,汇聚多元数据,为产品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保险机构依托数字化手段提升精准风险画像和动态定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