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京启用 打造高质量数据闭环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小伟2025-09-25 17:53

9月25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石景山正式投运。这座占地面积超万平方米、年产高质量数据超600万条的“超级训练场”,不仅将重塑产业创新生态,也预示着一个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万亿级新增长极正在崛起。

训练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创新合作模式,由石景山区政府牵头,联合区属产业平台、北京银保产业园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乐聚机器人共同建设运营。这一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产业、金融、科研等多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日前《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训练场内,记者看到,这里还原了工业智造、智慧家庭、康养服务和5G融合四大类共16个细分场景,覆盖从智能制造到社会服务的全方位应用领域。这种高度仿真的训练环境,为机器人算法的优化与迭代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持。

现场,身高1.66米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通过VR设备、动作捕捉系统等先进装备,这些机器人已掌握20多项原子技能,在物料分拣、产品装箱等任务中执行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据悉,训练场每年可产出超过600万条高质量数据,这一规模在全国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中位居首位。通过与苏州、济南、合肥、郑州等多地训练场的紧密联动,该项目已构建起月产能达5000小时的全国数据中枢。

在数据质量方面,训练场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生产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平台和"自动+人工+模型"三重质量评估机制,实现了单条数据合格率99%的行业新高。这一突破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获取成本高昂、迁移难度大等发展瓶颈。

训练场创新性地构建了"训练+应用+孵化+科普"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除了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外,还通过产业基金支持、赛事培育、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全力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这种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仅增强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借鉴。

业内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训练场这类基础设施的价值将愈发凸显。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而高质量训练数据与服务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该训练场的建成投用,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也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随着更多企业和机构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研发与创新活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责任编辑: 吴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