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韧性持续彰显。
9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长6.9%。仅就8月而言,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增长4.8%,较上个月收窄了3.2个百分点;进口则增长了1.7%,较上个月收窄3.1个百分点。
贸易多元化对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形成重要缓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8月进出口数据仍保持了平稳增长,并没有因为前期关税政策变动而出现大起大落。当前国际贸易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凭借贸易伙伴多元化以及国内产业体系的内生竞争力,外贸韧性持续彰显。
具体而言,进口、出口已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8月当月,我国对非洲、东盟、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有明显加快。其中,对非洲、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速呈双位数增长,分别达到26.4%、23%、10.8%和10.4%。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8月出口增速放缓主要源自当月对美出口降幅扩大,但同时,我国贸易多元化正在对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形成重要缓冲,这也是8月出口保持同比正增长的主要原因。
贸易伙伴多点开花为外贸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与这些贸易伙伴的合作深化将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为后续出口增长拓展空间。
以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为例,今年5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3.0版包含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等9个新增章节。商务部副部长鄢东9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和深化自由贸易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大的确定性。中方将推动年底前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后续中方还会围绕9个达成双方共识的重点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其中,在绿色领域,将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
8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突破61%
回顾前8个月外贸形势时,除了增长韧性,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还提到了“活力不断释放”。这一点在出口商品上面有具体体现。记者梳理海关总署数据发现,今年8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当月总体出口额的比重已超过61%,为本年内的月度最高值。今年前8个月,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10.6万亿元,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0.2%。
白明告诉记者,最近20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始终接近60%但并未真正实现,而今年实现了60%的突破,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产品数年来的持续突破。“前几年是家电,后来是手机,这两年是‘新三样’。”白明用形象的说法指出,机电产品总有“领头羊”出现,“一只羊累了又马上有第二只羊跟上”。
在具体产品中,集成电路、船舶、汽车(包括底盘)、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前8个月出口额的累计增速均快于机电产品的整体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3.3%、19.5%、11.9%和9.9%。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新名片,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结构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车型(BEV)、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的出口量分别为13.4万辆、6.5万辆和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66.4%、230.1%和4658.3%。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体现出中国车企多元化的电动化路线,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认可。
“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的内生动力更足,在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就更需要看到这些机电产品的内生竞争力。”白明认为,机电产品仍大有可为,后续稳增长依旧要夯实外贸出口发展的产业基础,有了好的产业基础,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