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已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104单,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通过收购优质资产实现业绩改善,推动自身转型升级,这一并购重组效应已在在沪市公司半年报中得到印证。
半年报凸显“增厚效应”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一批完成交割的并购重组项目已直接转化为财务报表上的亮眼数据,成为对应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ST松发2025年5月完成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主营业务实现从日用陶瓷制品向高端船舶及装备制造的重大转型。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66.8亿元,同比上升315.49%,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上升15646.55%,盈利能力实现根本性改善。公司表示,本次重组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进一步提高恒力重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船舶制造能力,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未来,随着募投项目的全面投产以及订单船型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瀚蓝环境2024年底完成对港股上市公司粤丰环保的私有化收购,并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并表。半年报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7亿元,同比增长8.99%。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634.38亿元,比2024年末增长61.40%。公司表示,并购完成后,公司持续整合资源,实现多维度融合,进而释放“1+1>2”的协同效应。
宁波富邦2024年度完成对电工合金55%股权的重大资产收购,并购完成后电工合金触点产品销量达14.6亿颗。同时,受益于银价上涨等因素,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上半年,电工合金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66亿元,同比增长29.1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963.15万元,同比增长89.52%。借助并购,公司在银材、铜材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赛力斯2024年9月宣布以81亿元的巨资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此举不仅加强了赛力斯对生产环节的把控,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624.02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产业逻辑“底色”鲜明
收购标的业绩并表“添彩”,映衬的是本轮并购重组的鲜明“底色”,以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为主导逻辑,且正在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
具体来看:央国企在上下游资源整合方面持续发力。远达环保购买了中国电力、湘投国际合计持有的五凌电力100%股权以及广西公司持有的长洲水电64.93%股权。交易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运营业务,从而构建“环保+流域水电+新能源开发”的立体业务架构,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可操作路径。
蓝科高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蓝亚检测100%股权和中国空分51%股权。蓝科高新主要从事相关石油石化特种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检测,蓝亚检测主要业务为石化设备检测,中国空分主要业务则为空分、低温及环保工程。这次交易有利于央企国机集团内部资源的战略性调整,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科技并购同样保持高热度。沪硅产业通过整合旗下核心硅片资产,实现对300mm大硅片的全资掌控;至纯科技收购威顿晶磷,补齐电子材料短板,向半导体上游延伸;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提升CRO研发服务能力;北自科技产业并购穗柯智能100%股权,穗柯智能专注于智能物流系统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与北自科技的主营业务(智能物流系统集成)较为契合。沪市公司正通过并购切入新质生产力赛道,加快战略转型,形成“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协同效应。
在政策呵护与市场自驱力的共同作用下,沪市并购重组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力值”。更多优质资产的注入,不仅将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将进一步丰富投资者选择,推动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