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增15.7% 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现场解释不良资产行业“魅力所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秦燕玲2025-09-01 18:25

“作为持牌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主责主业是我们的主战场,也是我们的‘护城河’。”9月1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执行董事李子民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公司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同比增长27.5%。其中,包括收购处置业务、纾困盘活业务、股权业务、收购重组业务等在内的不良资产经营分部上半年收入总额为305.98亿元,同比增长58.3%

具体来看,李子民介绍,上半年收购处置类业务提质增效,已经实现收益同比增长180.8%,盘活纾困业务增长明显,实现收入同比增长65.5%,股权业务贡献上升、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聚焦问题企业有效金融需求,可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实施纾困,促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恢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李子民指出,《意见》提到的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首次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量身定制了多层次企业纾困工具箱,公司以政策红利赋能为契机,深耕主责主业,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其中,防控金融风险被摆在首要位置。

今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积极参与中小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功竞得多个跨区域资产包和大额单体资产。通过收购银行和非银机构不良资产,显著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定性。

“从中小金融机构看,近三年我们累计收购债权规模达2100亿元,上半年新增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475.28亿元,同比增长331.37%。”中信金融资产总裁助理袁彩平现场介绍,除了聚焦“收购开源”,公司还通过处置增效,综合运用诉讼追偿、司法处置、重组盘活、以物抵债、招商推介等措施,加快资产处置。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挖掘不良资产价值,一方面加强资产处置与纾困业务融合,延伸不良资产价值链;另一方面,加强与中信集团业务协同,盘活低效资产,提升处置效率和周转率。

对于不良资产业务的未来发展,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从理念和打法上做了进一步总结。他指出,在理念上,要摈弃过去“不良资产行业就是简单的资产买卖”的理念,要树立主动挖掘或主动配置资产的理念。对于容易贬损的资产要加速处置,对于能够跨越周期的资产要带着优质资产穿越周期,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和价值提升的最大化。在打法上,要积极探索“非标业务标准化”的方法路径,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化水平,在严格控制风险基础上,实现与客户的合作共赢。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不良资产行业的魅力所在,通过搭结构去做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做不了的事情。”刘正均称。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高源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